兗州的秋風卷著戰火的煙塵,建安三年的東阿城頭,程昱拄著佩劍望向城外黑壓壓的叛軍,鬢角的白發在風中微微顫動。這位年近五旬的謀士,此刻眼中沒有絲毫畏懼,只有如古井般的沉靜。他身后,是僅存的三百名守軍;身前,是數倍于己的敵軍。而他手中緊握的,除了兵器,還有一封寫給曹操的密信 —— 信中寥寥數語,卻已為千里之外的戰局定下了乾坤。程昱的一生,就如這東阿城的堅守,在亂世的洪流中,以智謀為盾,以忠誠為矛,為曹魏的崛起鋪就了一條堅實的道路。
程昱早年便以膽識聞名鄉里。黃巾之亂爆發時,東阿縣丞王度響應叛軍,燒殺搶掠,百姓紛紛逃亡。時任縣中從事的程昱,卻臨危不亂。他識破王度 “得城不可守,徒掠人耳” 的計謀,勸說縣中大族薛房等人 “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勢可知。此不過欲虜掠財物,非有堅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還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還求令,共堅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在他的鼓動下,百姓重拾勇氣,殺回城中堅守。程昱親自率領精壯之士,在城外設伏,大敗王度,保全了東阿。這一戰,讓人們看到了他臨危不亂的膽識與運籌帷幄的才能。
初投曹操時,程昱便展現出過人的戰略眼光。興平元年,曹操征徐州,呂布趁機偷襲兗州,各郡縣紛紛響應,唯有鄄城、范縣、東阿三地堅守。當時曹操回師救援,軍糧匱乏,人心惶惶。程昱臨危受命,前往范縣、東阿等地穩定局勢。他單騎進入范縣,以 “布敗亡之形可見,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難敵也” 說服范縣令靳允斬殺呂布使者,堅守城池。隨后又派人扼守倉亭津,阻止陳宮大軍渡河,為曹操保住了最后的根據地。曹操歸來后,握著程昱的手感嘆:“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 程昱的堅守,為曹操日后重整旗鼓、收復兗州奠定了基礎,其功績不亞于一場大勝。
官渡之戰是程昱謀略的巔峰之作。戰前,袁紹擁兵十萬,氣焰囂張,曹操部下多有畏懼之心,連孔融都勸說曹操 “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 程昱卻力排眾議,指出袁紹 “雖眾,而不能用”,堅定了曹操決戰的信心。戰時,他駐守鄄城,手下僅有七百士兵。
曹操欲增兵兩千,程昱卻拒絕道:“袁紹擁十萬眾,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輕易不來攻。若益昱兵,過則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兩損其勢。愿公無疑!” 果然,袁紹見鄄城兵少,不屑一顧,轉而攻打別處,程昱以七百之眾守住了重鎮,為曹操解除了后顧之憂。這種 “以虛示敵” 的智謀,盡顯其洞察人心、把握戰局的能力。
程昱不僅有謀略,更有舍身取義的擔當。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軍糧即將耗盡,陷入絕境。程昱得知后,毅然返回自己的家鄉東阿,“略其本縣,供其糧谷”,甚至不惜 “雜以人脯”,為曹操籌集到了足以支撐戰局的軍糧。此舉雖有爭議,卻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為官渡之戰的勝利提供了關鍵保障。他深知,在亂世之中,成大事者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而他選擇將這份沉重的擔當扛在自己肩上。
晚年的程昱,依舊為曹魏的穩定發揮著作用。曹操進封魏公后,程昱被任命為衛尉,負責宮廷警衛。他性情剛戾,與同僚常有不和,但曹操深知其忠心,始終對他信任有加。曹丕即位后,對程昱更是敬重,進封他為安鄉侯,增邑三百戶,前后共計八百戶。黃初元年,程昱去世,曹丕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他的一生,從東阿小吏到曹魏重臣,始終以智謀輔佐曹氏,為曹魏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不朽功勛。
如今,兗州的戰火早已熄滅,許昌的宮闕也已化作塵土,但程昱的故事,依然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他沒有郭嘉的飄逸,沒有荀彧的儒雅,卻以其沉穩、果敢與忠誠,在三國的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一生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不僅在于運籌帷幄的謀略,更在于臨危不亂的膽識與舍身取義的擔當;真正的忠誠,不是盲目追隨,而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所輔佐的事業奉獻一切。程昱就如同一顆沉默的基石,雖不耀眼,卻支撐起了曹魏的大廈,他的智略與忠誠,值得被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