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醫藥行業深度調整的2024年,長春高新交出了一份看似平淡卻暗藏玄機的成績單:全年營收134.66億元,歸母凈利潤25.83億元。但數字背后,一組數據卻折射出這家藥企的破局決心——研發投入逆勢增長11.2%至26.90億元,研發強度高達19.97%,研發投入總額位居生物制品行業前列。當短期業績承壓遇上研發投入再創新高,長春高新正以戰略定力書寫轉型新篇。
研發重注:27億構筑創新護城河
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長春高新研發投入強度從2023年的17.7%進一步提升至19.97%,接近國際一線藥企水平。真金白銀的投入已轉化為豐碩成果:24款重點產品進入臨床階段,其中9款為1類創新藥;7條管線處于上市申請階段,9條管線進入III期臨床;核心產品伏欣奇拜單抗(粉劑/水劑)針對痛風適應癥的上市申請獲受理,成為國內首個進入上市申請階段的IL-1β單抗。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其在痛風領域的突破。面對國內1%-3%且持續攀升的痛風患病率,現有藥物存在肝腎損傷、致死性皮炎等嚴重缺陷。伏欣奇拜單抗的III期臨床數據驚艷:72小時內疼痛強度下降57.09mm,12周復發風險降低90%,為國內超2億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帶來全新希望。
技術革命:AI重構藥物研發邏輯
長春高新在技術前沿的布局更顯前瞻性:
自主研發AI計算生物平臺GenMOL,覆蓋靶點發現到生產工藝全鏈條;通過參股公司天鶩科技完成全球首款經大模型設計蛋白質產品的5000升放大生產;智能科研助手GenAIR實現藥物商業情報智能分析。
當AI以顛覆性力量重塑醫藥研發,長春高新已搶占技術制高點。這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研發模式,正在將傳統“十年十億”的新藥研發定律改寫為更高效、更精準的數字化范式。
國際化破局:新興市場增長454%
在“出海”成為藥企必修課的今天,長春高新交出了超預期的答卷:金賽藥業海外銷售收入達0.99億元,同比暴增454%;阿爾及利亞等新興市場成為重要增長極;積極探索License-out模式,尋求與國際巨頭合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王牌產品生長激素在海外實現突破。作為全球少數擁有完整生長激素產品矩陣的企業,金賽藥業憑借粉針、水針、長效三代產品構筑技術壁壘,12項獲批適應癥持續拓展市場邊界。長效生長激素與司美格魯肽聯用的探索,更打開了“增肌減脂”的全新想象空間。
股東回饋:分紅回購彰顯長期信心
面對股價波動,長春高新選擇用真金白銀傳遞信心:2024年度現金分紅10.47億元,疊加回購注銷4.20億元;分紅回購總額占凈利潤56.81%;上市以來累計回報股東49.67億元,達募資總額的159.25%。
在業績承壓期仍維持高比例分紅,這份對股東的誠意背后,是管理層對轉型成功的堅定信念。正如公司負責人所言:“目前的投入是為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奠基。”
當市場聚焦于長春高新拳頭產品生長激素的競爭格局變化時,公司已悄然完成華麗轉身。從單一爆品到擁有24款臨床階段產品的多元化管線,從本土龍頭到海外市場增長454%的國際化布局,從傳統研發到AI驅動的技術革命——長春高新用近27億的年研發投入,在陣痛中孕育新生。
隨著伏欣奇拜單抗等創新藥陸續進入收獲期,疊加AI賦能帶來的研發效率躍升,這家老牌藥企正以科技硬實力突破增長天花板。在生物醫藥創新長跑中,今天的研發投入就是明天的競爭壁壘,長春高新深諳此道。當創新管線成果持續兌現,其犧牲短期利潤構筑的第二增長曲線,或將迸發出超預期的市場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