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交部緊急召見中國大使,控訴解放軍軍艦“激光瞄準”其軍機,這場看似偶然的摩擦卻暴露了更深的博弈,歐盟護航行動為何緊盯中國艦隊?德方刻意隱瞞的坐標背后,藏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8日,德國政府控訴中國海軍052D編隊在紅海用激光照射其參與歐盟“阿斯皮德斯行動”的一架軍機,要求中國給個解釋。
但細究德方聲明,連最基本的沖突坐標都不敢公布,只含糊其辭稱為"紅海國際空域"。
要知道,中國海軍第47批護航編隊,包括052D包頭艦、054A紅河艦等,正在該海域執行聯合國授權的護航任務,行動軌跡完全公開透明。德方刻意模糊地點,難免讓人懷疑,這架"被攻擊"的軍機當時究竟離中國軍艦有多近?
重要的是,德國機組人員最終毫發無損地返回了吉布提基地,若真如德媒渲染的軍用高能激光攻擊,恐怕早該出現設備熔毀或人員灼傷。
這本身就說明中方的處置既專業又克制,完全符合國際規范。如果真如德方所言存在"危險攔截",他們的飛機怎么可能平安返航?
針對德國的無端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回應直指問題核心,毛寧表示,德方描述與事實完全不符。中國護航編隊15年來累計為7200余艘商船提供保護,其中10%是外國船只,包括德國貨輪。
而歐盟"阿斯皮德斯行動"自2024年2月啟動以來,主要任務本是防范胡塞武裝襲擊,如今卻出現軍機偏離常規航線、主動靠近中國軍艦的異常舉動。
這不禁讓人想起2022年澳大利亞軍機在南海挑釁后,同樣用“民用涂裝”掩蓋偵察意圖的話術。
歸根結底,這場“碰瓷失敗”的背后,暴露出西方將商船護航與軍事偵察捆綁的“灰色地帶”戰術。就像北約以反海盜為名在亞丁灣部署偵察艦隊,德國此次很可能借護航之名行抵近觀察之實。
當前中東局勢本就緊張,各方本應加強溝通、共同維護地區穩定。然而德國卻選擇在這個敏感時刻,對中國進行無端挑釁,甚至事后還倒打一耙,這種行為不僅無助于局勢緩和,反而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誤判。
中國護航編隊15年來已為7200余艘商船提供保護,與歐盟軍艦早有互動機制。為何此次德方不通過既有渠道溝通,反而直接升級到外交抗議?
結合美國近日近期國際形勢不難發現,某些西方國家正試圖通過制造地區緊張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配合美國的戰略布局對中國施壓,為歐盟軍事存在造勢,同時試探中德經貿“壓艙石”的韌性。
可惜的是,這種拙劣的表演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讓國際社會看清了誰才是真正的規則破壞者。
德國此次的“碰瓷”行為,恰恰暴露了歐洲國家的尷尬處境,他們左手舉著"戰略自主"的旗幟,右手卻緊抓美國軍購清單不放。
德國國防軍約70%的裝備來自美國,馬克龍喊出"歐洲不能當美國跟班"時,德國政客們一邊點頭附和,一邊乖乖簽下F-35戰機的訂單。
紅海護航行動本應是歐洲展現防務自主的舞臺,結果演成了美式裝備的"賣家秀"。所謂"歐洲聯軍"的成色在中國面前根本經不起檢驗。
美國通過軍售、情報、能源三條鎖鏈給歐洲套上項圈,用"中國威脅論"當魚餌,讓這些歐洲國家為了美國霸權疲于奔命,不惜損害自身的利益。
可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美國向全球征加關稅的時候,首先宰的就是這些歐洲國家。據央視新聞報道稱,近日,美國制定了新協議,對歐盟的關稅將遠高于英國,還有消息稱,歐盟很有可能會向美國妥協。
面對這場危機,德國德國智庫和企業的自救方案出奇一致,那就是趕緊抱住中國大腿。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經濟與社會發展司司長吉樂表示,中德作為全球兩大出口引擎,必須聯手捍衛規則貿易體系。
但既然德國有求于中國,又何必自討沒趣,不斷配合美國挑釁中國?
如果真要掰手腕,德國那點軍事家底在中國面前并不算什么,德國海軍現役僅65艘主力艦艇,其中能遠洋作戰的不過10艘護衛艦和6艘潛艇;空軍約270架戰機,臺風戰機數量還不及中國殲-16一個型號的產量。
更諷刺的是,這些裝備里美制零件占比超40%,現如今,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國造不出零件,德國軍火商維修零件都隨時可能斷供。
反觀中國,055萬噸大驅下餃子似的服役,殲-20隱身戰機年產量超德國空軍現役戰機總和。
識時務者為俊杰,在美國的強權威壓下,德國還有多少時間在戰略模糊中左右橫跳?如果繼續想要充當美國的馬前卒,那么等來的就是中國的鐵拳反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