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在濱河街道寧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王姝函正和小伙伴們圍坐在桌前,用畫筆畫出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昨天老師帶我們一起寫大字,今天又教我們畫畫,比在家看電視有意思多了!”她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是濱河街道“紅領巾小課堂”暑期托管班開課的第二天,也是康巴什區今夏“官方帶娃”熱潮的一個生動縮影。
“孩子放暑假,雙職工家庭最頭疼。現在街道辦了托管班,孩子既能學東西又有人照看,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張先生的話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
今年暑期,康巴什區婦女聯合會聯合各街道、社區精準聚焦兒童需求,從“一米高度”出發,致力于“一米守護”,以“托得住、管得好”為目標,推出形式多樣的暑期托管班。
濱河街道打出“安全、快樂、成長”組合拳。教室里,孩子們專注書寫;AI課堂上,孩子們專注學習著前沿科技;體育活動課上,孩子們在自然的懷抱中盡情歡笑。“我們開展了基礎課業輔導、體育課、環保課、公益實踐課等多類課程,讓孩子假期‘充電’不枯燥。”濱河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嘎碧日介紹道,首日開課便吸引了20余名學生,報名群里的接龍目前已增長至40余名。
“大家看,當食用油遇到色素會發生什么奇妙變化?”隨著指導老師王子楊的提問,哈巴格希街道達爾罕社區405教室瞬間安靜下來,10多雙小眼睛緊緊盯著講臺上的實驗器材。“哇,老師,這個油會變色啊!”“這些顏色可真好看呀。”“我的小實驗成功啦!”
這是達爾罕社區“和美學堂”科學實驗課的現場。在這里,20余名社區兒童成為首批“小小科學家”。課程開設了“小小污水過濾工程師”“溫度計的奧秘”“能源挑戰”等多個趣味實驗,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科學興趣。
“以前暑假孩子總在家玩手機,現在每天催著我早點送他來上課。”家長蘇日娜告訴記者,孩子回家后還主動當起“小老師”,給全家人演示學到的新實驗。
記者了解到,為切實解決轄區居民“看護難”“教育缺”等問題,達爾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創新推出“和美學堂”服務項目,通過“興趣課堂”“學習課堂”“陪伴課堂”三大板塊為轄區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假期生活。
“興趣課堂”打破校外教育壁壘,讓居民子女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學習課堂”通過傳統文化體驗和生活技能培訓,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陪伴課堂”則貼心設置“護苗”“育苗”兩個子項目,為不同年齡段兒童提供專業托管服務。
在這里,轄區8-13歲的兒童可以參與到硬筆書法、魔方、美術、科學實驗、乒乓球五大趣味課程。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吸引了轄區130余名兒童踴躍報名參與。
青春山街道恩和社區“小禾苗”公益夏令營的開營儀式上,孩子們品嘗著甜蜜的蛋糕,共同歡呼迎接屬于他們的藝術與益智之旅。樂高課堂上,積木在小手中漸漸變成城堡、汽車,孩子們邊拼搭邊討論“這個齒輪要怎么裝才是完整的小汽車”;繪畫課堂上,水彩在畫紙上暈染出藍天白云,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書法課堂上,孩子們用一撇一捺,領會著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還專門設立了‘幼小銜接啟蒙’課程,以趣味化方式為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平穩過渡、筑牢基礎,讓孩子們在安全、有益的環境中度過假期。”社區書記白莉表示。
清晨6點40分的神華康城C區廣場,一群孩子正用活力喚醒社區。青春山街道學苑社區“小青苗晨跑團”的15名青少年,在志愿者帶領下做著熱身運動,壓腿、擴胸、活動腳踝,一舉一動有模有樣。
“預備——跑!”隨著一聲令下,孩子們沿著規劃好的安全路線向前奔跑,整齊的腳步聲像輕快的鼓點,晨光灑在他們汗濕的額頭上。家長們欣慰于孩子的變化:“以前暑假天天睡懶覺,現在孩子早起跑步,吃飯都變香了!”這場將持續12天的健康計劃,把運動習慣培養與社區社交結合,贏得家長紛紛點贊。
這些精彩紛呈的暑期場景,正是康巴什區踐行“一米守護”兒童友好理念的生動注腳。從城市規劃的宏觀布局,到社區服務的細微之處,康巴什始終堅持從“一米高度”出發,傾聽兒童的聲音,滿足兒童的需求。在康巴什,社區不僅是居住的空間,更是兒童成長的樂園;托管班不僅是看護的場所,更是激發潛能、培養興趣的舞臺。
(圖/文: 宗佳寧 奇越)
編輯 :劉麗芹
校 對:金華豐
審核:李臻昊 王芳
終審:紀杰峰
聲明:康巴什區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康巴什發布》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