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煒信 通訊員 黃怡琳
沃野田疇,青綠相間。7月,在武陵山脈腹地的桑植縣金龍村,百畝煙葉田壟蔥蔥郁郁,底層煙葉漸黃,進入收獲期。煙葉種植戶杜慎寶喜滋滋地告訴記者,“有了湖南中煙派的工作隊指導,煙葉品質更高了,一斤可以比往年多賣兩塊錢。真是‘逮將噠’(桑植方言:搞得好)!”
受湖南中煙委派,盛毅于2023年5月開始擔任駐金龍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兩年來,他帶領工作隊,團結村“兩委”,用市場思維、現代化管理發展當地產業,這個邊陲小村的集體收入實現近10倍增長。“逮將噠!”成為當地群眾對盛毅和駐村工作隊的最佳褒獎。
“煙葉+N”輪作,田地四季不閑
“嘿,想不到煙葉和人一樣,不能胖不能瘦,‘身材’勻稱才叫好!”煙葉種植戶唐先紅一邊打包一邊感慨地說。
唐先紅原來一畝地種800株煙葉,給每株留足距離,一棵棵養得又高又大,葉片看著肥厚,但每每送去烘烤之后,卻被認為品質不高。“一直搞不清原因,好在盛書記來了。”唐先紅撓撓頭說,湖南中煙的駐村工作隊員是這方面的專家,盛書記在移栽期就指導大家按標準種植,一畝地可以種到1100株,產量和品質都提高了,達到了之前一直夠不上的“金葉子”級別。
在金龍村,農戶家幾乎都腌著一壇粉紅的蘿卜。村民吳賢海指著自家的壇子笑著說:“這種蘿卜村里以前沒有,是工作隊跑市場引進來的。”盛毅介紹,烤煙田的耕種期一般是3月至9月,10月至次年2月幾乎閑置。怎么讓這幾百畝地在閑時也能給農民帶來收入?工作隊到處走訪,終于聯系到張家界一家食品出口企業,提供櫻桃蘿卜種子,包銷產品。上百畝煙葉加上櫻桃蘿卜、大頭菜輪作,一年增收達20萬元。
從市場需求出發,產品不愁銷路。除了“煙葉+N”的輪作模式,駐村工作隊還引進了不少特色農產品種植,發展林下經濟。截至目前,金龍村種植中藥木瓜500畝、櫻桃蘿卜100畝、羊肚菌120畝、生態魔芋50畝,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雙向學習,從“想不通”到“接著干”
駐村工作隊帶著現代管理制度而來,以“跳出當地看當地”的視野謀發展。兩年間,金龍村集體經濟由駐村幫扶前的8萬元突破至50萬元,人均收入達1.2萬元。
30多歲的盛毅其實是個從沒干過農活的“城里人”。“從駐村那一刻起,就讓自己變成一個‘山里漢’。現在,我對耕種有了切身感受,對怎么開展基層工作、發展特色產業有了一些心得。”他向記者坦言,駐村幫扶是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村里有變化,自己也在成長。
“基層工作很辛苦,但只有真正走村入戶,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心結,才能理解群眾在產業發展時的躊躇和徘徊。”盛毅拿煙田輪作的櫻桃蘿卜舉例,一開始自己想不通,櫻桃蘿卜種植成本低,看起來穩賺不賠,為什么許多人不愿意嘗試。后來慢慢發現,大部分農產品種植是靠天吃飯,有時碰上干旱,有時又澇上了,一番辛苦勞作極有可能打水漂。農民們吃過太多虧,有很多無奈。
不過,這一局面在駐村工作隊的帶動下,正在通過科技手段得以改變。比如,生態魔芋種植利用新的盆栽技術,解決了產量不確定的問題。盛毅說,希望在下一個幫扶點接著干,進一步實踐“藏糧于技”,同時引入農業保險,為更多農民解決后顧之憂。
來源:湖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