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嚴守耕地紅線 強化農技應用
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為農民增收提供堅強保障
2024年
嵐縣糧食總產量達19.9萬噸
同比增長1.76%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
同比增長10.3%
01穩面積
強化耕地資源保護
一是嚴守耕地紅線。嚴格落實田長制,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嵐縣全面推行“田長制”工作方案》,印發全面推行田長制5項配套制度和考核辦法,明確縣級田長5名、鄉鎮級田長40名,構建起覆蓋全部、責任到人、監管到位的耕地保護監管網絡。嚴格落實巡田制度,高質量完成市下達的62.38萬畝耕地、53.8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堅決守好耕地紅線。
二是嚴控耕地用途。從嚴加強源頭管控,指導建設單位避讓永久基本農田,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加強違法占用耕地問題整改,對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耕地保護政治監督專項檢查反饋問題加大整改力度。截至目前,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改率達75.5%。
三是嚴格耕地建設。扎實推進耕地占補平衡,近兩年耕地流向其他農用地296畝,其他農用地流向耕地8092畝,實現耕地流入大于流出。完成11.21萬畝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0萬畝以上,全面夯實糧食安全“耕”基。
02增單產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一是立足品種優結構。加快構建“1+1+N”特色農業產業體系,聚焦打造“三晉種薯第一縣”目標,加大馬鈴薯種薯繁育科研投入和扶持力度,發揮省級龍頭企業康農薯業有限公司示范帶動作用,培育壯大種薯繁育企業,規模化種植優良品種。2024年,建設原種種薯基地3500畝、一級種種薯基地7000畝,全縣脫毒種薯覆蓋率從30%增加到90%以上,商品薯畝均增產30%左右、增收500元以上。建成2個千畝級馬鈴薯高產示范基地、引進加工型馬鈴薯麥肯1號,畝產6000斤、增產50%。
二是突出技術強示范。提高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科技化水平,推廣可降解膜覆蓋、有機肥等綠色栽培模式。全縣糧食機耕、機播率分別達90%、75.3%,綜合機械化率達74%。梁家莊鄉冀家莊村通過使用先進精播機、無人機等農機和寬幅滲水地膜種植模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是集中連片降成本。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目前,全縣共引育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289個,通過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生產外包等多種方式發展規模種植,降低農戶種植成本。開展“耕種防收”全過程托管服務,助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實現集體經濟、服務主體和小農戶多方共贏。
03提效益
促進糧農持續增收
一是積極培育農業品牌。做好“三品一標”品牌認證,以“嵐縣馬鈴薯”為核心,著力打造輻射全域的農產品品牌,打響“生態嵐·健康糧”系列農產品名片。多次參加中國中部農業博覽會、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展銷會等展會,持續提升農業品牌競爭力和品牌效益。目前,全縣共有綠色食品品牌6個、企業商標5個、產品品牌商標6個,“嵐縣馬鈴薯”被評為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稱號。
二是持續延伸產業鏈條。聚焦“土特產”大文章,持續做深、做細、做實馬鈴薯產業,初步形成發展土豆種植、品鑒土豆美食、觀賞土豆花海、體驗民俗客棧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格局。開展金秋消費助農活動,推動幫扶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定向直供直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三是著力推動節糧減損。積極應對干旱、洪澇等災害性天氣,撥付152萬元救災資金保障糧食生產。加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在中央、省級補貼品種基礎上,確定雜糧、食用菌、設施蔬菜、中藥材等12種地方特色農業保險險種,做到縣域農產品保險全覆蓋。2024年,全縣參保農戶達3354戶,提供風險保障金573萬元。堅持節糧減損,推廣綠色作業裝備和高效環保型糧食倉儲設施,全縣原糧儲備達800萬斤,成品糧儲備達72.3萬斤。
(來源:嵐縣政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