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新款零跑 C11 正式上市,最終的懸念也隨之揭曉。
增程版官方指導價 14.98 萬元 - 15.98 萬元,純電版 14.98 萬元 - 16.58 萬元。起售價相較于預售價再度降低 1 萬元左右,正式殺入 15 萬元以內的價格區間,再次印證了那句「等等黨永遠勝利」的老話。
造型做減法,科技做加法
一款已經被市場驗證的經典車型要如何改款?零跑給出的答案是:在造型上做減法,在體驗上做加法。
在今晚的全新 C11 上市發布會上,零跑科技高級副總裁曹力表示,這次的年度改款涉及到造型、座艙、續航、輔助駕駛、駕控以及安全六大維度,有超過 48% 的核心零部件都進行了煥新與升級。
先從外觀說起,零跑認為,C11 的造型設計,核心就是「耐看,不過時」。
新款 C11 并沒有追求夸張的線條,而是延續了科技自然美學的設計語言。經典的臨風腰線、源于自行車競速靈感的 30 度溜背、同級率先使用的無邊框車門都被保留。
改變在于細節,純電與增程版統一了更為簡潔、科技感更強的前臉設計,貫穿式前燈組在維持經典輪廓的同時,亮度提升了 21%。全新的 20 英寸「掠風」輪轂,搭配高性能的綠色四活塞卡鉗,在視覺上帶來了不少運動感。
進入車內,熟悉的兩橫三縱立體布局和環抱式設計依然還在,但豪華感與科技感的營造,卻有了質的飛躍。
全新的雙色 Nappa 真皮方向盤、靈感源自澳洲尤加利木的天然木紋飾板(注意「靈感」二字),以及新增的「巖砂棕」與「浮光灰」兩款內飾配色,共同構建了座艙的視覺高級感。
副儀表臺同樣經過重新設計,50 瓦的無線風冷快充和采用天鵝絨機理的置物面板,提供了不錯的品質感。
智能化是這次座艙升級的重頭戲。三聯屏被全新的組合所取代:一塊同級最大的 17.3 英寸 2.8K 懸浮式中控大屏,邊框收窄至 6mm,徹底告別了「寬邊框」的槽點。
最大的驚喜,莫過于那塊 60 英寸的自研 AR-HUD。
這套從光學到軟件完全自研的抬頭顯示系統,亮度高達 16000 尼特,即便在正午陽光下也清晰可見。據曹力介紹,這套系統應用了 DRP 技術,解決了佩戴偏光墨鏡后 HUD 無法看清的行業難題。
而這一切的背后,由全系標配的高通驍龍 8295 旗艦芯片和全新 Leapmotor OS 4.0 plus 系統,來提供流暢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素有「平價理想」之稱的零跑,這次雖然加入了大尺寸的 AR-HUD,但他們沒有跟隨理想的腳步,堅持保留了液晶儀表盤。因為他們調研發現,仍有超過半數的用戶對此抱有依賴。零跑沒有強迫用戶去適應 ,而是將選擇權交還給用戶。
零跑的堆料藝術
比起造型設計,零跑這次在舒適性的「加法」做得更為極致。
零跑為 C11 打造了全新的「舒適云感座椅」,通過對標二十多款豪華品牌,并邀請上千位用戶進行多輪評測,實現了對不同身材的普適性。
配置上,前排座椅不僅配備了加熱和八點式按摩,通風功能也升級為更高效的吸風式,副駕更是新增了四向電動腿托。
當然了,這種舒適并沒有遺忘后排。后排乘客同樣擁有了吸風式通風、兩檔靠背調節和座椅加熱功能,多功能觸控屏和隱私玻璃同樣得以保留。
最喜聞樂見的是,C11 依然厚道地保留了 1.49 平方米全景天幕下的電動遮陽簾,給予用戶最實在的物理防曬。
而在聽覺上,C11 號稱搭載了與奔馳同源的 21 揚聲器音響系統,支持杜比全景聲,并由比利時聲學專家親自調音。聽起來挺玄乎,但具體效果還有待檢驗。
另外,零跑首次加入了智能香氛系統,有三種定制香型可供選擇。
在核心的三電與駕控層面,新款 C11 同樣是「全系標配即高配」。純電版入門即配備 800V 高壓平臺,續航提升至 640km,18 分鐘即可完成 30%-80% 的補能。
增程版則擁有同級領先的 300km 純電續航和 1220km 的綜合續航(均為 CLTC)。同時全系標配了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懸架結構與 FSD 可變阻尼減震器,駕乘體驗大幅提升。
在智能化下半場,輔助駕駛能力是關鍵。新款 C11 搭載激光雷達與高通 8650 芯片,并引入了端到端大模型技術,支持高速領航、城市通勤領航以及記憶泊車等高階功能。
更重要的是,這些功能交付即可使用,并且對所有用戶免費。
零跑 C11 的 5 個故事
如果說價格和配置是新款零跑 C11 的骨架,那么發布會上朱江明分享的五個故事,則為這款車注入了靈魂。
發布會的地點選得頗有深意——杭州運河文化中心,四年前,第一代 C11 正是在這里發布的。朱江明坦言,四年前大家對零跑的前景還帶著疑問;而四年后,越來越多的人會說「零跑越來越好了」。
這種「越來越好」最直接的證明,是 C11 在過去四年里,成為了新能源中型 SUV 市場累計銷量僅次于特斯拉 Model Y 的存在。即使到了車款生命末期的今年 5 月份,C11 依然以 8225 輛的成績,位居中型 SUV 銷量榜第四位。
也許考慮到產品所處的價位段,零跑汽車一直以來都不太靠「講故事」來賣車,但今晚,朱江明給我們講了 5 個關于 C11 的故事。
「大家可能不知道,C11 當年還差點夭折。」朱江明說。
時間回到 2019 年,零跑的首款車 S01 銷量不佳,疊加新能源行業的投資低潮的到來,公司資金極度緊張,以至于 C11 這個被寄予厚望的項目,也被迫按下了暫停鍵。朱江明回憶,2020 年初的那段日子,是他「這輩子遇到過的最艱難的時刻」。
在極度的焦慮中,這位理工男想到的唯一破局之法,還是回歸技術與產品。他想清楚了兩件事:
第一,新能源是大勢所趨,寒冬終將過去;第二,C11 必須做「越級」的產品,用 15 到 20 萬的價格,實現 30 到 40 萬的配置和體驗,才能成功。正是這個在絕境中誕生的核心戰略,將 C11 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將項目救回來只是第一步,第二個故事則關于 C11 的「細節」。
朱江明分享了一些零跑在產品開發上的小心思。比如為了不讓紙巾盒破壞內飾的和諧,就把它隱藏在扶手箱內;為了解決下雨天雨傘的收納痛點,在車門板設計了干濕分離的雨傘槽,雨水甚至能通過專門的管道流走。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恰恰是口碑最堅實的基石。
第三個故事,關于初心與「全域自研」。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零跑其實是國內首個實現自研 ADAS 芯片「凌芯 01」量產的車企,這款芯片在 C11 上累計搭載超過 30 萬片。但朱江明坦誠,車企做芯片很難算得過經濟賬。當初之所以做,是因為市面上沒有合適的選擇。
這恰恰點明了零跑「全域自研」的本質——它不是為了自研而自研,而是為了掌握核心技術、不受制于人,從而能快速地將最好的技術應用在產品上。正是這份底氣,才有了從 Leap 3.0 到 3.5 架構的快速迭代,才有了今天全系標配的激光雷達與高階智駕。
自研是零跑的「里子」,用戶的聲音則是零跑的「鏡子」。第四個故事,就來自一個叫「砂巖棕」的內飾顏色。它并非設計師的靈光一閃,而是四年前由用戶在多輪共創評審會中,從多個方案里投票選出的。
朱江明說,「用戶就是我們最好的產品經理」,如今,這種共創機制在零跑已是常態。
最后一個故事,關于時間的復利。C11 當年的首月訂單是 3388 臺,一個在當時看來平平無奇的數字。但時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它的月銷量從千臺、四千臺、七千臺,穩步增長到今天突破萬臺。
朱江明自豪地拋出了那個最經典的對比:2021 年上市的新能源車,到今天還能持續熱銷、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除了 Model Y,就是零跑 C11。
C11 乃至整個零跑的產品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不是一上市就爆火的網紅,而是靠著用戶真實的口碑積累,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經典。
這五個故事,就是零跑過去十年造車理念的縮影。它解釋了這家企業為何能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今天。面對未來,朱江明給出了一個更長遠的承諾:
30 年后,如果零跑還在的話,那么 C11 也一定還在,要像豐田的卡羅拉一樣,把經典的產品打造成品牌的常青樹。
這是零跑對自己的期許,更是對所有在時代中奮斗者的致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