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AR眼鏡的贏家是誰?市場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知名國際權威機構IDC近期公布了《IDC Quarterly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Tracker, 2025Q1》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AR&ER智能眼鏡市場規模達2.9億美元,同比增長24.1%。其中AR眼鏡消費出貨同比大漲36%,AI和空間計算成為這類產品的核心驅動力。
(圖片來自INMO)
AR眼鏡這個品類中,要說當之無愧的第一,還得是國內最早推出AI+AR眼鏡概念的廠商INMO影目科技。2023年,INMO已經第二次穩坐銷量全國行業第一寶座,銷量突破30000臺,用戶好評如潮。2024年,INMO不僅維持著行業第一的地位,更做到了全年量額(出貨量+銷售額)雙第一,IDC數據顯示,INMO 2024年的出貨量市場份額高達47.6%,廠商銷售額市場份額占39.7%,妥妥的第一。
(圖片來自INMO)
在這關鍵時刻,影目科技宣布完成超1.5億元B2輪融資,由普華資本、梁溪產發集團、神騏資本聯合投資。這一輪資金將用于下一代產品研發、AI核心能力建設、供應鏈縱深及線下場景拓展,簡單點說,影目科技不僅要維持現在的“贏家”角色,還要進一步深耕AI+AR賽道的布局。
智能眼鏡賽道群芳爭艷,“百鏡大戰”已經爆發,但總體來說,都已經逐步從“秀肌肉”的階段向應用階段過渡,尤其是一體式的AR智能眼鏡。一方面,AR眼鏡應用生態的完善,適配的軟件變多了,還引入了AI技術,使用場景得到了拓寬。另一方面,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政府的支持,靠創新和技術突圍的智能AR眼鏡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AR眼鏡的“第一標桿”,INMO是如何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的?它做對了什么?
賭對“AI+AR”路線,技術創新是熱銷的基底
一體式AR智能眼鏡的市場規模,乍一看不如分體式AR,原因在于市面上大部分AR智能眼鏡均為分體式方案,一體式產品的選擇很少,但一體式AR會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INMO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品牌。
支撐起消費級智能AR眼鏡市場的核心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則是AI。
AI大模型的出現成功地影響了各行各業,尤其是新興智能設備,比如智能AR眼鏡,從原來的秀概念、秀肌肉,邁向了談應用場景、談未來的階段。這個過程中,市場發掘了AI大模型在智能設備當中的價值,消費者也逐漸在AI大普及浪潮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使用場景,并對AI有所需求。
再借用IDC的一組數據,搭載AI功能的智能眼鏡銷量占比從2024年的32%,飆升至2025年的78%。這其中有廠商不斷發掘智能眼鏡和AI大模型結合的可能性,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AI對話、同聲傳譯、AI視覺識別等功能滲透到智能眼鏡當中。不可否認的是,“AI+AR”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圖片來自INMO)
無論是技術路線的選擇還是AI功能的引進,INMO都是提前占位,既是國內最先接入AI大語言模型,創造“AI+AR”場景的廠商,也是國內最早實現量產的消費級無線AR眼鏡的廠商。
真無線設計早在2021年的INMO AIR上就已經實現,對比分體式AR眼鏡,無線一體式方案擺脫了線的束縛,變成了可以獨立工作的智能眼鏡,給戶外使用提供了諸多便利。正如耳機從3.5mm有線接口過渡到TWS真無線方案一樣,在便利性上是巨大的進步。
到了INMO AIR2,AIGC功能首次接入,支持免喚醒詞喚出AI助手,還能快速處理文檔、回復郵件,針對商務辦公場景。另外,結合SLAM空間和AI算法,INMO AIR2還實現了人與外部空間的AR交互,提供更符合當下場景的沉浸式體驗。
INMO AIR3在這些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升級,除了首次搭載1080P MicroOLED,升級高通驍龍空間計算協作處理器,自研獨立操作系統IMOS再升級,AI功能覆蓋更多場景,通過語音指令,就能完成網購、點外賣、查店鋪寫點評等全自動化流程,還擁有AI本地計算和空間計算能力。
(圖片來自INMO)
很顯然,在技術和創新上,INMO做對了兩件事,第一是走上了一體式AR解決方案的道路,讓智能眼鏡獨立工作,而不是智能手機的“附屬工具”,多場景的AI功能和交互更符合智能眼鏡的發力方向,讓智能眼鏡變得更“智能”,更能用一種新的交互方式解決痛點,這些本質上就是智能AR眼鏡必須有的服務和體驗。
INMO AIR3的熱銷,完全是基于這兩點之上,解決了智能AR眼鏡普遍存在的“顯示效果不佳”“使用不靈活”等痛點,INMO這個“第一標桿”名不虛傳,實打實的銷量和市場份額也說明了INMO技術創新的正確性。
重注內容生態,AR智能眼鏡的“軟實力”不再殘缺
市面上大部分消費級智能眼鏡,都是AI音頻/拍攝眼鏡方案或者分體式AR智能眼鏡方案,一體式消費級AR眼鏡少,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AI音頻眼鏡不具備顯示單元,基本上只要做好眼鏡與手機App連接的相關體驗即可,適配難度相對較低;
第二,AR智能眼鏡擁有顯示單元,需要考慮原生應用的UI適配等問題,對軟件生態要求高,短期體驗很難達到理想狀態,一般做成分體式AR方案,主要作為手機的“外接顯示器”。
所以說做消費級一體式AR智能眼鏡本身是一件有勇氣和有能力的事情,既要有對應的技術積累和創新精神,也需要足夠的行業影響力,帶動合作方和開發者。
軟件生態上,坐穩消費級一體式AR眼鏡銷量第一的INMO AIR3,在2025年5月26日全面接入騰訊應用寶平臺,成為騰訊應用寶平臺首個XR領域合作產品。
具體看,接入騰訊應用寶平臺的INMO AIR3,除了AI功能,還覆蓋了資訊、娛樂、辦公三個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場景,讓XR終端第一次支持抖音、QQ音樂、同花順、央視頻等百款AI應用適配INMO AIR3,智能眼鏡正式開啟“內容生態時代”。
(圖片來自INMO)
這還不夠,INMO還在不斷擴張智能終端內容版圖,引導開發者適配AR端應用,提供SDK,推動AR小程序的輕量化和日?;热缤ㄟ^語音指令點外賣、購物等自動化流程,進一步強化未來“AR小程序”生態雛形。而目前的INMOS 3.0操作系統也能夠兼容海量安卓應用,降低開發者適配門檻。
同時,INMO是中國移動在智能眼鏡領域的唯一合作方,一方面,INMO AIR3融合了中國移動“九天大模型”,用于語音識別、識圖識物等AI能力。這種出色的AI交互,也會延續到接下來的INMO GO系列新品上。
另一方面,基于和中國移動的合作,INMO在B端也形成了相當的影響力,教育、文旅、交通等政企場景,都有INMO智能眼鏡的布局。同時借助移動強大的渠道布局,開啟智能眼鏡與運營商體系的深度融合和全面推廣的新時代。
作為消費級一體式AR智能眼鏡頭部,INMO影目科技也受到了政府的關注。近期,成都市市長王鳳朝走訪了成都科創企業代表,實地考察了INMO影目科技的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場景應用等情況,表示要勉勵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將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精準匹配,推動更多研發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實際上,INMO影目科技去年就和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政府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利用“AI+AR+文旅”的深度結合,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旅元宇宙示范區。
顯然,INMO近期的一系列品牌活動,都有樹立行業標桿效應的結果。無論是加強行業優質資源整合、政企合作擴大XR智能終端應用和場景綁定,還是主動加強XR智能終端內容生態建設,INMO不僅都做對了,而且都走在AR智能眼鏡賽道的前面。
生態+技術+市場,INMO已經拿下XR“下半場”
早期的AR智能眼鏡處在硬件形態探索階段,應用場景模糊,沒有完善的軟件功能和生態支撐,消費級產品的體驗和價格不對等,市場并不接受這樣的“新玩具”。
智能眼鏡作為下一代智能計算設備,尤其是消費級AR智能眼鏡,從堅持一體式AR方案就能夠看出,INMO并不希望將智能眼鏡做成手機的一種“陪襯”,真無線設計、能獨立工作的操作系統和硬件體系,以及能夠本地處理的AI能力,INMO在向行業證明一體式AR眼鏡的必要性。
INMO之所以能夠成功,獲得市場和行業的積極反響,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態+技術+市場”的重要性,生態即面向XR智能終端的內容、軟件生態,包括AI智能;技術即一體式AR技術路線,市場則跟應用場景、市場需求有關。
因為,新型智能硬件想要立足市場,不能只考慮硬件和技術上的創新,贏得市場青睞的前提,一定是“有得用”和“好用”,這是所有智能硬件跑通市場的前提,產品的軟硬件體驗,也一定要跟上消費者的場景需要,生態、技術、市場,缺一不可。
不論是和騰訊應用寶、百度地圖、陌陌探探等頭部資源進行合作,還是成為中國移動唯一的智能眼鏡合作品牌,接入“九天大模型”,為INMO智能眼鏡的AI能力賦能,實際上,這一系列的品牌活動,最終都是為XR智能終端吸引來軟件方面的適配。
(圖片來自INMO)
為什么是INMO?前面已經提到,INMO已經連續三年坐穩消費級無線AR眼鏡的銷量全國行業第一,獲得了來自用戶、政府、媒體、投資機構等多方一致肯定。
強勁的市場表現給INMO帶來了顯著的標桿效應,從而吸引優秀的合作伙伴和優質的行業資源,INMO這個品牌也更具號召力,開發者自然更愿意適配原生AR應用和AR小程序。再加上,INMO完成了B2輪融資,為后續產品、技術的研發提供動力,有極大的行業影響力,才有更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IDC的各項數據也表明,INMO不僅處在行業的優勢位置,“AI+AR”的方向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各家廠商都在跟隨。等到智能眼鏡正式進入“內容生態時代”,INMO也會是走得更快的那一個,拿下XR競賽“下半場”已經可以預見了。
INMO領先地位已經變得牢固
極具前瞻性的眼光、扎實的技術基礎和創新能力,以及豐富的AI、內容生態接入,INMO做了正確的事情,INMO AIR3的爆款沒什么運氣成分,可以說全都是提前布局和積極擴張帶來的結果。
雖說無屏AI眼鏡引爆了智能眼鏡市場,但很明顯,無屏AI眼鏡的出現,更多是因為AR智能眼鏡的痛點未被解決,比如量產難度高、集成度高、顯示模組成本高、軟件生態不成熟等,影目科技聯合創始人印傳學也曾表達了AR智能眼鏡的復雜性。
換言之,無屏AI智能眼鏡是過渡方案的一種,能量產一體式AR智能眼鏡的廠商,也有相當強的設計、制造能力,INMO自研的“IMAR光學顯示引擎”就是很好的例子。制造工藝變得成熟,光波導結合MicrOLED方案成本下降、AI功能和內容生態完善,AR智能眼鏡勢必將成為主流。
另外,元宇宙熱度不降反增,AR智能眼鏡結合空間計算和空間交互,在社交、翻譯、娛樂等方面,又將迸發出更多超出我們想象力的使用場景和玩法。
(圖片來自INMO)
掌握了光學顯示和軟件生態,等同于掌握了AR智能眼鏡的“命脈”,INMO就是那一個“贏家”。這種優勢還會延續到接下來的INMO新品。據悉,這款新品依舊會配備雙目顯示和攝像頭,重量控制在40克以內,核心體驗大概會看齊INMO GO系列,也更符合日常佩戴。受惠于“生態+技術+市場”,INMO今年的新品大概率會成為INMO品牌的全新增長點。
只能說,AR智能眼鏡這條賽道,誰先搶占市場前列,誰就能占領用戶心智,無論是技術、生態還是市場,INMO都將會是引領行業的那一位玩家,期待2025年,INMO還能拿到更多的第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