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王佩琪 劉佳玲
7月10日,武漢市黃陂區境內,合肥至武漢高鐵湖北段站前5標三分部7.362千米的施工現場,280個墩身已完成80%、承臺完成90%、2375根樁基施工已完成96%。施工方中鐵七局表示,該分部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已近尾聲,全面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中鐵七局承建的合武高鐵湖北段站前5標項目線路總長為28.965千米,正線長18.018千米,動走線及聯絡線長10.947千米等,該標施工內容是以橋梁為主的綜合工程。
以其中的三分部來說,分部起點位于塘埠口灄水特大橋422號墩,主要特殊結構包括3處掛籃連續梁、1處跨橫天線 96米簡支系桿拱、4聯道岔連續梁等。
走近灄水特大橋臨空北路連續梁施工現場,這是分部首個開工的連續梁,采用掛籃懸澆施工,掛籃重達108噸,相當于70輛小汽車重量。
上跨臨空北路連續梁施工
“掛籃采取標準化安裝,施工時在高空將標準梁一截一截地拼接施工,移動精度誤差控制在1厘米以內,保證梁面線形,如拼積木。”中鐵七局該分部項目負責人袁國楠介紹,此處連續梁共22個號塊梁,目前已完成13塊梁,預計8月底合龍。
移步到上跨橫店大道連續梁現場,這里同樣采用掛籃施工。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21個號塊梁目前已完成7塊,這項工作計劃8月底合龍。
上跨漢十高速剛構連續梁施工
在上跨漢十高速剛構連續梁現場,連續梁橋全長363.5米,最大跨度92米,共需完成56個號塊梁,該連續梁是非對稱剛構設計,項目團隊利用“袁國楠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成立科研課題《基于數字孿生模型的剛構連續梁橋施工智能監控技術》,構建了基于多源點云數據融合的橋梁高精度、高完備數字孿生模型,有效保障了工程進展和施工安全,剛構梁計劃在今年11月底合龍。
作為項目重難點,跨橫天線1-96米系桿拱緊鄰天河機場,標高被限制在74米,成橋后拱頂僅有5米的作業空間。項目部優化鋼管拱分節,采用“雙機抬吊”方式,解決了限高條件下的鋼管拱吊裝難題。
作為合武高鐵站前5標進入武漢天河站的“咽喉”工程,天河道岔連續梁群共4聯有12組道岔,每聯兩側共有25孔現澆簡支梁,目前正進行第一聯道岔連續梁支架施工。
天河道岔連續梁群施工
“單聯最大澆筑方量達到了2809立方米,相當于同時填滿11個標準泳池。”項目總工楊兵兵說,道岔梁群處于軟土地基及水塘范圍內,部分區域水深達20米,因施工時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施工前先對地基進行處理,在現澆簡支梁施工中,技術團隊在外模上設置了滑道,不用拆卸模板,縮短工期。
沿江高鐵合肥至武漢段建成后,武漢到合肥的旅行時間有望從目前的2個小時左右壓縮至1個小時左右。武漢作為超“米”字形的高鐵樞紐地位將更加清晰,對支撐引領沿江高質量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