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近日,南昌交通學院黨委書記、督導專員陳磊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看望該校暑期大思政“指南針”紅跡尋蹤實踐隊的師生,并為大家講授思政微課。
陳磊用“西出、北上、東進、南下”八個字,精準概括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抗戰路線,結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內展陳圖片和文字史料,以“信仰”為關鍵詞聲情并茂地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崢嶸歲月。信仰是刻進骨血的“使命必達”,先遣隊的征程,是一場“用生命點燃信仰”的悲壯遠征,但他們依然選擇“向死而生”;信仰是浸透硝煙的“勇往直前”,先遣隊從1934年7月組建至1935年1月主力受挫,歷經半年轉戰,進行大小戰斗80余次,他們以血肉之軀書寫悲壯史詩,用血肉鋪就了“信仰之路”;信仰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這支“血染東南半壁紅”的隊伍,是“為有犧牲多壯志”的真實寫照,激勵著青年學子對信仰的堅守與對民族的擔當。
“革命先烈為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身陷囹圄、面臨生死考驗時,革命先烈是如何堅定信念、堅守信仰、向死而生的?”“今天的我們,又該以何為‘可愛的中國’增添絢麗色彩?”陳磊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從革命先烈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舍生取義的崇高品格中,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將看到的紅色歷史、聽到的英雄事跡、悟到的革命精神,真正內化為砥礪前行的動力,轉化為擔當作為的行動,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勇挑重擔、奮勇爭先,努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答卷。
“站在清貧園里,凝視著方志敏在獄中寫下的《清貧》,我真正領悟到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南昌交通學院“指南針”紅跡尋蹤實踐隊隊員鐘怡晴感慨萬千地說,“方志敏同志用生命詮釋了高尚氣節,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追尋、去學習。”
未來,該校還將持續推進紅色教育與思政課的深度融合,把思政“小課堂”融入革命歷史“大課堂”,讓紅色基因在校園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助力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重任,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