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陽市衡東縣石灣鎮清景村京廣線旁的施工現場周圍拉起了警戒線,身著熒光色工作服的衡陽工務段工作人員在忙碌奔走。遠處,圍觀的村民們屏氣斂息,眼睛緊緊盯著那座即將開啟“空中之舞”的鐵路人行天橋。
這座橋,承載著當地800名群眾多年的出行期待,更是衡陽工務段路外環境治理的關鍵一環。
京廣線作為我國鐵路運輸的主動脈,每日承載著大量的客貨運輸任務。而此次進行轉體施工的人行天橋在1686公里510米處,位于線路的關鍵地段。
長期以來,由于周邊環境復雜,鐵路兩旁為居民居住區和農耕耕作區,日常人流往來頻繁,部分居民為圖方便,時常橫穿鐵路,給鐵路的安全運營帶來了諸多隱患。
“以前常有村民為抄近道橫穿鐵路,鐵絲網上隨處可見被人為剪開的缺口,不僅危及行人安全,更威脅著京廣線的安全運營。”衡陽工務段安全科科長陳欽說。
隨著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重達數百噸的人行橋開始緩緩轉動。橋身在特制的轉體設備推動下,一寸一寸地移動。
在天橋轉體的過程中,一旁的技術人員緊緊盯著手中的測量儀器,眼睛一刻也不敢離開,隨時準備報告轉體的數據:“角度正常,速度穩定!”
他們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緊張,卻又充滿了自信。而地面指揮員則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旗幟,大聲呼喊著,精準地引導著工人調整牽引的力度和方向,確保天橋能夠平穩、準確地轉體。50分鐘后,這座人行橋完成了精準轉體,成功與兩側引橋對接,意味著該項目進度完成了90%,預計7月12日正式開通。
“面對跨越繁忙京廣線的難題,傳統施工方法需長時間封鎖線路,對運輸影響巨大。我們主動擔當,深入研判,最終推動采用技術復雜但效率更高的轉體施工方案,將關鍵工序對鐵路運行的干擾壓縮到最低限度。”衡陽工務段段長張波說。
這座橋的成功轉體,只是衡陽工務段路外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他們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方針,多管齊下,為京廣線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在日常的路外環境整治工作中,這個段還不斷完善“雙段長”制責任體系,加強與鐵路沿線鄉鎮、農業農村、住建、文旅等部門的合作,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通過定期開展聯合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理鐵路沿線的安全隱患。今年以來,路地聯合處理鐵路突發安全隱患10余起,整治轄區鐵路沿線安全隱患30多處。
此外,他們還十分注重宣傳教育工作,組建了“鐵路安全宣講團”,深入沿線學校、社區、企業、屋場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舉辦安全知識講座、發放宣傳資料、開展有獎知識問答等形式,向廣大群眾普及愛路護路防傷常識和涉鐵法律法規。
今年以來,共開展宣傳活動20多場次,參與群眾、學生達幾千人次,發放宣傳資料、倡議書3千多份。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鐵路沿線居民的愛路護路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
“以前火車開過來,心里都慌慌的,就怕出意外,以后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村民李建新的話,道出了沿線群眾的心聲。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圖:記者 周堅 通訊員 王培鋒
編輯:彭旋
審核:戴舒婷
監制:曾佳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