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陳兆柱
兗礦能源工匠學院成立于2021年,以服務能源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為宗旨,致力于推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是兗礦能源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傳播基地,是勞模工匠的培育基地和高技能人才技術成果交流研討的前沿陣地。學院先后被山東能源集團工會、山東省能源工會、全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確定為工匠學院建設點。
服務產業發展
打造特色凸顯的工匠培養平臺
學院堅持高標準起步、規范化建設、精益化管理原則,緊緊圍繞公司主導產業發展需要,專注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培養具有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職業素養的高技能人才。年平均開展高級工以上人才技能等級培訓約1700人次,技術技能工人素質培訓約12000人次,工匠專題或高技能人才素質培訓約1000人次,培養了一批在國家及省、市、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技能大師或技術能手。
匯聚人才優勢
培育德才兼備的專兼師資隊伍
學院把培養教學水平高和實踐技能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培養了一支師德高尚、專業齊全、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涌現出一批教學名師或專業技術學科帶頭人、大師工作室領辦人。學院現有專職教師237人,其中高級職稱72人,“雙師型”教師128人,有全國煤炭教學名師2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3人,山東省技術技能大師2人,濟寧市技能大師(導師)工作室6個,形成了德才兼備、專兼結合、工學一體的教師隊伍。
強化資源保障
建設行業先進的教學實訓基地
學院全面建設“理論課堂+實訓基地+生產一線”相結合的培訓陣地,現有國內行業先進技術水平的9個實訓基地、10個勞模大師工作室、10個勞模工匠大講堂及多家礦處單位為工匠學院實訓場所,共同進行課程設計、統籌使用師資、承擔培訓任務、進行效果評價,實現人才培養與生產一線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材與技能對接。
強化職能發揮
打造激勵有效的工匠培養基地
學院致力于打造“工匠精神+素質提升+技能競賽+交流研習+線上線下”五位一體技能培育體系,重點打造27個主體專業(工種)課程、15個獨具特色的高技能人才課程體系。學院建有現代化信息考試中心,可承擔一千人的計算機線下考試、培訓和競賽任務,建有注冊人數20萬余人的“山能E學網絡平臺”,上傳培訓資源3萬余件,可實現線上學習培訓、知識競賽、考試考核及培訓統計分析功能。是地方政府指定的煤礦、非煤行業“三項崗位人員”理論考試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點。學院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學習、培訓及考試考核作用,每年利用平臺開展培訓約1500期、13萬人次,組織考試或競賽7000余期,參考(賽)120多萬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