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拿出100億去沖新能源市場,兩年時間投放13款車型。”
在不久前召開的名爵夏季新車發布會上,上汽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陳萃向外界展示了這樣一份規劃。
作為上汽收購得來的品牌,名爵的市場表現和大部分中國品牌有著顯著不同,別家自主品牌都是重心在國內,可名爵的市場重心卻在海外,呈現出了明顯的“外重內輕”格局。
特別是在歐洲市場,名爵憑借良好的品牌基礎,不但增速快且銷售規模高,以至于在2024年6月,當歐盟決定對中國汽車加征額外關稅時,上汽集團挨了最毒的打。
被加征38.1%額外稅率,最高且沒有之一,遠高于比亞迪和吉利的20%和17.4%。
“為什么我們的關稅加得多?就是因為在歐洲賣得多。”在名爵夏季新車發布會后的采訪中,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坦言,在HEV混動細分市場,名爵是歐洲之王,在加征高關稅影響下,2024年銷量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公開數據,名爵在2024年的歐洲市場實現5%增長,銷量突破24萬輛。雖然在關稅重壓之下還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此時的名爵已經面臨:中國有內卷,歐洲有關稅的兩難局面。
2024年11月,MG ES5在廣州車展上市,名爵給出了10.39萬元起售的一口價以及增換購優惠價。在談到這個價格時,俞經民坦言:“這樣的定價一出,我們在國內都賺不到錢,賺錢全靠海外市場。”
俞經民
2019年可賺錢的海外市場又如何呢?
面對歐盟關稅大棒,俞經民承認,這可能會影響名爵電動車的銷量。可好在名爵還有燃油和混動車型,所以,“上汽乘用車對2025年增長的預期不會低于2024年。”
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下,俞經民當時給出了名爵突圍的戰略方向:海外品牌向上,國內銷量翻番。
如今,隨著100億投資和新品規劃的出爐,外界終于看到了名爵打算如何在國內實現銷量翻番。
出海嫡子的100億反擊
“如果把中國比作全球技術演進的健身房,那么大眾中國研發團隊必須要承擔更多讓大家能夠動起來、活躍起來的角色。”作為大眾中國研發團隊的一把手,吳博銳(Thomas Ulbrich)的“健身房”比喻十分精準地描述了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的位置。
和吳博銳的看法類似,福特汽車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曾表示:“中國不再僅僅是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而是我們培養和學習經驗的地方。”
跨國公司高管們的觀點,已經被市場所證明:如果一款車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即便不是前十級別,這款車也可以在海外市場大殺四方。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大眾ID.3,這款在2024年中國純電銷量榜十名開外的車型,可以在歐洲2024純電銷量榜中高居第六名。
類似的案例,還有名爵MG4。
這款在中國市場被內卷淹沒的車,曾斬獲2023年歐洲純電緊湊車銷量第一名,累計銷量10.8萬輛。
要知道,這款在國內起售價13萬元的車型,在歐洲的售價幾乎翻倍。
以英國為例,MG4起售價換算成人民幣超過21萬元,這也難怪俞經民說:“國內都賺不到錢,賺錢全靠海外市場。”
可換一個角度來看,MG4尚且如此,假如名爵可以在中國市場投放一個爆款,在海外市場還不得殺瘋了?
這,也許正是名爵100億投資計劃希望取得的效果。
根據規劃,未來的13款新車中,將包含轎車、跑車、SUV和獵裝車,動力形式涵蓋純電、插混、增程。
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名爵的首款方盒子車型Cyber X一經發布就得到了高度關注,再結合未來的產品攻勢和投資計劃,這讓外界看到了名爵解決“外重內輕”的希望。
時間回到2019年,名爵海外銷量13.9萬輛,同比增長高達90%。從這一年開始到2024年,名爵海外銷量持續增長,蟬聯中國單一汽車品牌出口第一名。特別是在西歐、澳洲和新西蘭等高利潤市場,名爵的市場表現更為出色。
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名爵在國內的表現,已經從2019年的25.3萬輛降至2024年的7.4萬輛。
要知道,在2024年12月的中國市場,特斯拉Model Y的單月銷量可以達到6.1萬輛。名爵在中國市場不但自己拿不出手,也極大地拖累了上汽自主板塊的整體表現。
是什么造成了名爵“墻內開花墻外香”的表現?
很多人認為這和上南合并有關。
2005年,上汽和南汽集團先后收購了英國羅孚汽車的核心知識產權資產和品牌資產,這讓兩家車企的關系一度緊張。
此后,在主管部門的協調下,上汽和南汽集團實現整合,兩家企業各自收購的羅孚汽車資產也重新整合,名爵品牌實現重生。
與此同時,上汽基于羅孚技術打造的榮威品牌也橫空出世。由此,榮威與名爵的嫡庶之爭就成了媒體熱議的話題。
事實上,在上南合并之初,時任上汽集團董事長的胡茂元曾明確表示,榮威與名爵要做到統一規劃、統一研發、統一采購、統一生產和統一營銷,實現一加一大于二。
很明顯,胡茂元希望用“五個統一”打消外界對于上汽一碗水端不平的質疑。
可隨著2016年榮威RX5的問世,榮威品牌的勢能快速增長,名爵出現了明顯的邊緣化,嫡庶之爭的說法重新燃起。
伊麗莎白二世不僅喜歡柯基犬
也喜歡名爵經典跑車MGB
另一方面,名爵作為當年羅孚汽車旗下的知名品牌,其在海外具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
在名爵品牌的百年歷史中,已逝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貓王、貝克漢姆夫婦、007詹姆斯邦德等眾多名人與影視角色,都選擇名爵旗下車型作為自己的座駕。
所以,考慮到名爵在海外的品牌基礎,上汽也傾向于讓名爵走向海外。
2007年,名爵邁出了出海第一步。2020年,名爵發布Mission100戰略將業務重心瞄向海外,要求到2023年達到全球銷量100萬輛。2023年,名爵雖然沒有完成Mission100戰略,但84萬輛的成績也已經非常可觀。
現在,名爵只等新車了。
學習小米,背靠上汽
“小米有小米的特點,領克有領克的特點,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今年4月的一次溝通會上,俞經民認為小米和領克的年輕化做得十分成功,這兩個品牌都是國內的主流品牌,名爵要成為國內主流品牌,操盤的方法就是用年輕化的手段重新做一遍。
“閉門造車沒有用,絕對沒有用。”在6月的夏季發布會上,俞經民再次重申要向外界學習與合作的開放態度。
不僅是俞經民,如今的上汽集團已經體現出了一種積極開放的合作態勢。今年4月,隨著上汽與華為正式公布尚界品牌,這種態勢達到一個高峰。
如果對比當年的“靈魂論”,上汽高層對自身和外界的認知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也體現在了名爵的身上,為了讓接下來的產品攻勢取得預期中的效果,名爵很早就和OPPO開展合作,雙方將共同推出車手互聯生態系統等新戰略。
據悉,這套最新的車手互聯生態系統將會在全新MG4上首發。
陳萃
“我們要走差異化的競爭。”俞經民在談到OPPO時表示,不是每一家都能學華為,OPPO ColorOS很厲害,一鍵消除人像,一鍵消除疊影。所以汽車要擁抱手機、擁抱3C,“一句話,OPPO不造車,上汽不造手機,MG有了OPPO,一定會有OPPOrtunity!”
當然,合作的背后還是要背靠上汽自己的整車研發基礎。
陳萃表示,上汽集團具備非常多的技術儲備,像電池技術、智能座艙、智能底盤技術等積淀很深。“當我們把這些技術拿過來放到名爵品牌新能源車型上,再沖到這個市場,是帶著底氣、帶著武器的。在這點上我們是有信心的。”
從上汽集團近年來取得合作成果來看,陳萃的自信是有事實基礎的。
2024年以來,上汽已經先后和奧迪、大眾達成合作協議,上汽作為技術輸出到一方,將與奧迪、大眾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車型。
這種“逆向合資”的出現,無疑體現了傳統跨國車企對于上汽集團的認可。畢竟,在大眾集團的眼中,能成為他們合作伙伴的也只有兩家以技術見長的新勢力企業,中國的小鵬汽車和美國的Rivian。
2023年底,被外界稱為“年輕人第一輛跑”的名爵Cyberster上市,雖然口碑不錯,但市場表現實在乏善可陳。
相比之下,小米從SU7到YU7,可謂是口碑和銷量雙豐收,尤其是在情緒價值的打造上,雷軍真不愧是劉強東口中的:“他絕對不是一般人。”對于名爵團隊來說,小米的成功無疑是絕佳案例,如果能夠在上汽的技術基礎上打造一款具備情緒價值的車型,就算無法在中國市場成為爆款,名爵也有望憑借良好的品牌基礎,給海外消費者億點點名爵震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