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前臂和左手肌肉力量僅為0~1級,肌肉只能稍稍收縮,連關節彎曲的力氣都沒有……當67歲的徐阿姨被家人送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急診時,距離發病已超過24小時。最終,CT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無論是藥物溶栓還是介入手術取栓,此時都已超過時間窗口期。難道余生就要在半身不遂中度過嗎?面對徐阿姨和家屬的失望與不甘,上海十院建議試試一種新興的血液“脫脂”療法,并成功幫助患者改善了狀況。
由于發病癥狀不明顯,徐阿姨一開始只覺得頭暈難受,結果第二天,發現自己口齒不清,無法清楚講話,左側身體無力,甚至左手連彎曲手腕、手指的力氣都沒有,這才在家人陪同下來就醫。入院后查血,其總膽固醇高達6.94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74毫摩爾/升,CT檢查結果也確診了“缺血性腦卒中”。
醫生解釋,由于發病超過24小時,梗死部位腦細胞大量死亡,才引發目前的一系列癥狀。當了解到錯過溶栓、取栓治療的時間窗口期,懊惱中的家屬向醫療團隊求助。“從目前情況來看,可以考慮對血液作‘脫脂’處理。”神經內科周曉宇副主任的建議讓患者家屬看到了希望。
“所謂血液‘脫脂’處理,醫學上稱為“體外血漿脂類吸附過濾治療(DELP)”,是一種多靶點、安全性高且起效迅速的體外血液凈化技術。”周曉宇詳細介紹了“脫脂”療法的原理與過程,“‘脫脂’療法就像尿毒癥病人做透析一樣,將部分血液通過靜脈引出,先經過分離裝置把血漿和血細胞分開,血細胞輸回體內,血漿則進入吸附過濾系統,把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纖維蛋白原、炎性因子等致病物質‘過濾’掉,最后將‘脫脂’后的血漿回輸。”
徐阿姨在詳細了解DELP療法的治療流程、安全性和臨床效果后,當即決定接受治療。整個治療過程1.5小時,通過手臂靜脈完成血液的體外循環處理。治療期間,徐阿姨的生命體征始終保持平穩,未出現任何不適反應。令人驚喜的是,治療效果立竿見影——進入吸附裝置前的血漿呈現明顯的黃色粘稠狀,而經過凈化后的血漿則變得清澈透亮。后續實驗室檢測顯示,徐阿姨原本異常升高的血脂各項指標均已降至正常范圍。
治療后:血漿澄澈清亮
經過三天的住院治療和精心護理,徐阿姨的病情明顯改善——言語表達變得清晰流暢,原本無力的左手臂肌力也從0級恢復到3-4級。只要繼續配合規范的康復訓練,她的肢體功能有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
針對與徐阿姨情況相類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付劍亮告訴記者,溶/取栓治療始終是首選,越早就醫獲益越大,預后也越理想。按照診療規范,溶栓治療的時間窗為4.5小時、取栓治療為24小時,但取栓只針對大血管的栓塞,小血管一般無法操作。
DELP適用于錯過溶/取栓窗口期且伴隨高脂血癥的患者,只需對全身部分血液作“脫脂”處理即可,而且通常只做一次就能起效。對于家族性高脂血癥且藥物治療依從性不佳的患者,經全面評估后也可采用DELP,以降低發生腦梗死的風險。
付劍亮特別提醒,隨著盛夏高溫天氣來臨,腦卒中即將進入年度第二個發病高峰期。他建議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必須加強慢性病管理:一方面要嚴格遵醫囑用藥并定期復診,另一方面要注意規律作息。如果出現頭暈頭痛、言語不清、肢體無力等卒中先兆癥狀,務必立即就醫,確保健康安全。
記者:羅欣悅
編輯:徐悅琳
通訊員:生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