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牟縣大孟街道萬勝村,瑞梔源農牧專業合作社以“生態+產業”模式,成為鄭開同城示范區里的鄉村振興標桿。這里交通便利,距鄭州主城區20公里,緊鄰連霍高速、S225省道等交通干線,周邊環繞電影小鎮、只有河南等熱門景區,為發展特色農牧產業奠定了天然優勢。
從保險主管到“新農人”的轉型
合作社創始人姚永瑞的跨界故事頗具傳奇色彩。2002年畢業于中牟農校的她,在保險行業深耕10年至主管崗位,卻因丈夫沙崗“種得好卻賣不出”的困境,于2020年返鄉牽頭成立合作社。“瑞梔源”之名蘊含巧思,“瑞”取自其名,“梔”呼應象征希望的梔子花,“源”則寄托著為村民開拓增收源泉的愿景。如今,“瑞梔”商標已覆蓋水果、雜糧等多類產品,成為當地農產品的品質代言。
200畝果園里的生態經濟
合作社200畝果園是生態種養的核心載體。煙富六號、新紅星等傳統蘋果品種正值盛果期,新改接的美八、華碩等品種以早熟脆甜搶占市場。更妙的是“果禽共生”模式:800余箱林蜂年產優質蜂蜜,5000余只柴雞、20000余只大鵝在林下覓食,產出的蛋品因綠色生態成搶手貨,連鴛鴦鴨、觀賞雞也成特色賣點。這種模式讓土地收益較傳統種植提升3倍以上。
為保品質,合作社每月邀請農業專家現場授課,從果樹修剪到禽類防疫,手把手傳授技術。社員沙大爺感慨:“跟著專家學,蘋果甜度高了,雞鴨成活率從70%漲到95%。”
線上線下打通產銷鏈路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是合作社的經營準則。依托區位優勢,線下在杉杉奧特萊斯、電影小鎮等設點,縣城土特產店匯集全縣40余類農產品;線上則在黨建引領下探索“電商+治理”新模式,村級直播間里黨員帶頭讓村民參與。
抱團致富暖人心
“致富道路千萬條,大家齊心第一條。”合作社帶動10戶村民參與林下養殖,輻射50余戶農戶,年均助社員增收3-5萬元。村民沙三妞管理200只柴雞,不僅學了技術,還成功脫貧。
從單一種養到“生態+文旅+電商”融合,瑞梔源用實踐證明:鄉村振興的希望,就在對土地的敬畏、對創新的探索,以及鄉親們抱團前行的腳步里。
小編點評:
在瑞梔源合作社的發展歷程中,創始人姚永瑞的身影始終閃耀著令人動容的光芒。她跳出熟悉的保險行業舒適區,帶著對土地的深情與對鄉鄰的責任返鄉創業,用十年銷售經驗破解農產品“賣難”痛點,以“果禽共生”模式激活土地價值,靠“黨建+電商”思維打通致富鏈路。她不僅是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人”,更是帶富一方的“領頭雁”——從為丈夫解決銷路,到讓5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數萬元,她用女性的堅韌與智慧,把“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承諾寫進了田間地頭的豐收里。這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擔當,正是鄉村振興最動人的注腳。
文圖:曹東升 李 杰
編輯:梁三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