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安徽法治報》報道肥西法院創新推行的“院長駐法庭”工作機制。全文如下:
院長駐庭解難題
·通訊員 王昕 記者 吳文珍
“勞動合同要明確工資支付周期”“銷售合同需約定質量爭議處理條款”……日前,在肥西縣柿樹崗鄉周樓村的村企聯建數字農旅蔬果大棚里,肥西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麗與山南法庭干警實地了解“企業+合作社”聯營模式下的產銷流程,通過現場辦公,向合作社負責人詳細分析運營中合同履行、勞動用工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并提出指導性防控建議。
“法官不是‘坐堂辦案’,而是主動到基層‘送法上門’,不僅宣傳法律知識,還幫我們算經濟賬,化解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這才是實實在在為我們辦實事。”合作社負責人感慨道。
這得益于肥西法院于2023年底創新推行的“院長駐法庭”工作機制。該機制要求推動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開展業務研討、案件指導和卷宗評查,同時建立“點單式”接待群眾制度,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切實將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院領導“履職清單”。2025年1月,肥西法院將該項機制納入《肥西縣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立項清單》,明確每兩個月開展一次駐庭活動。
針對桃花法庭轄區內企業密集、涉企案件多的特點,肥西法院將院長駐庭日“法治問診”環節放到企業里。“案件生效后,我們為避免產生執行記錄,不得不拆借資金支付案款,除了執行費還要負擔高額‘過橋’成本,有辦法幫我們省點費用嗎?”一次調研中,某公司負責人向王麗詢問道。
當晚,一場關于“立審執”協調聯動的頭腦風暴在桃花法庭展開。經過多方思維碰撞,最終,肥西法院創新推出“產業法庭+執行工作站”以保促執工作新模式,成功幫助20余家企業解決1700余萬元資金周轉難題,有效降低了企業訴訟成本,幫助企業輕裝上陣發展經營,受到轄區企業的好評。
“坐在辦公室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全是辦法。”王麗介紹,截至目前,肥西法院開展“院長駐法庭”活動11次,累計走訪問需企業8家,開展“法治體檢”5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6件,就地化解矛盾糾紛19件,有力促進辦案提質增效。
整理:蔣元媛
來源:安徽法治報
排版編輯:夏晨曦 武玉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