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突破、領先。
這是零跑最近一段時間的節奏。
一季度銷量發布的時候,零跑汽車的總交付量為8.76 萬輛,還落后于理想的9.29萬輛和小鵬的9.4萬輛。半年度銷量中,零跑以22.1萬輛的成績甩開了20.3萬輛的理想和19.7萬輛的小鵬半個身位。
這也讓零跑的關注度飆升自成立以來的巔峰,誰都未曾預料到,它能走出這樣一條亮眼的路。
沒有存在感,可能是零跑以前最明顯的標簽,它也知道自己的優勢不在流量,所以在發布會等傳播上總在強調自研,談四葉草平臺、電子電氣架構的演進、四域合一。
這回的C11發布會,朱江明講了5個故事,真情實感很觸動人,不過發布會的重頭戲,仍然是后續C11的一項項技術優勢。
普通消費者不愛聽這些枯燥的東西,但他們不“傻”,會做配置對比,會實際去試駕,買著買著,把零跑買成了一匹黑馬。
全新C11秉持“加量不加價”的理念,以14.98萬-16.58萬元的價格起售,官方宣稱價值提升超過4萬元。
而這個邏輯,現在用得最6的就是小米。
零跑的開掛人生才剛拉開序幕,接下來,就看競爭對手的圍攻中,能不能撐住了。
畢竟在商業叢林,沒人敢立flag自己過得能一直這么好。吳曉波在《大敗局》中寫到的那些失敗,它并不是一個從少年到老年的過程,而是一個從少年到青年和壯年的過程,甚至它死的前一年,可能還是行業中最厲害的企業,但咣嘰就折斷了。
商業本身就是幸存者的游戲,這也讓零跑的故事更有意思。
零跑在新勢力品牌當中做到真正“領跑”,C11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C11是零跑發布的首款 SUV 車型,初上市時不聲不響,沒有太多關注度。但三年后C11增程版的發布,卻讓這輛車一炮而紅,全年銷量超過8萬輛,是當年新能源中型 SUV 市場的第一名。
打著“半價理想”的標簽,C11貼著理想L7,在家庭用戶心中穩穩卡住了一個位置:以15萬元至20萬元的價格,買到30萬元至40萬元配置的汽車。今年5月,C11依然以8225輛的成績位居20萬-40萬級別純電SUV 銷量第四位,僅僅比Model Y的名次低。
對于這款車,零跑希望打造成為像豐田卡羅拉一樣的存在,那勢必就要持續迭代,這回官方宣稱價值提升超過4萬元體現在哪?
全新C11變化最大的地方在內飾部分,新車放棄了原來的三聯屏,采用了液晶儀表盤 + 17.3 英寸中控大屏,領先同級Model Y、小鵬G7等一眾車型,并搭載了 60 英寸的 AR-HUD ,可以將行車、導航、輔助駕駛等信息直接投射于駕駛員視野前方,無需低頭查看儀表,能夠提升駕駛安全性與便捷性。
這個HUD,也是零跑自研的。
在科技配置體驗上,全新零跑C11搭載了升級的Leapmotor OS 4.0 Plus操作系統、8295P芯片,同時還融入了DeepSeek+通義千問,整個語音交互體驗更為順暢。
15萬元左右的價格,能得到在水準線以上的空間、配置、舒適度以及車機和底盤,主打的就是能開、開不壞。
行業被零跑教育了
困頓沉淪時,視你的堅持為迂執;撥云見日時,又將你的足跡奉作通途。
如今這場由零跑引領的“技術下沉潮”,結結實實給行業上了一堂課——高舉高打的裝X不可能一直有用,誰能先降本增效,誰就能撐過盈利前的寒潮。
汽車越來越像電子產品,需要成本,也需要效率。比如零跑賣了4年的C11,又將發布2026款車型。也許在當下這個快節奏時代下,它沒有那些“網紅車型”的話題性,但是能長紅4年持續大賣的原因,就是技術迭代的優勢。
2019年,他們做出了中國車企自研的首個車規級智駕芯片,四域合一中央域控技術,目前零跑C系列車型80%零部件通用化率,通過共享底盤、車燈、座椅等核心部件,開發第二款車只需新增20%~30%成本。
搞好縣城經濟才是吃飽飯的務實之道。當其他新勢力還在以高成本的方式去打造直營店時,零跑通過經銷商模式實現了渠道的快速下沉與擴張,通過經銷商分擔渠道建設成本,2024年銷售費用率從去年的10.8%降至6.7%。
OEM也得做到兩頭賺,兩頭堵。這種收入模式的特殊性在于,它與銷量脫鉤,具備高穩定性和高利潤的特點,零跑自研的CTC 電池技術若在中國一汽體系內推廣,不僅能為雙方節省數億元制造成本,還能顯著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所以,零跑賣得越好,那么它的終端價格自然也會下沉越多。見識了零跑的打法,車企也能愿意跟零跑合作——很簡單,用零跑的東西,是真的能省錢。
零跑算活下來了嗎?
朱江明在一次采訪中被問道,“零跑算是活下來了嗎?他很直接地說:還沒有。
這并不是一句過謙的話,如果仔細看,零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到了2025年,外面全是“半價理想”,大部分也是性價比選手。零跑想靠性價比突圍,或許會更困難。零跑離全面盈利“只差一步”,但這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唯有撕掉標簽、改變認知、重塑底色,零跑才能真正“領跑”,實現全面飛躍。
零跑的單車收入從2023年的11.62萬降到10.95萬。銷量增速(103.8%)〉收入增速(92%)〉單車收入增速(-5.8%),表明零跑存在“以價換量”。對比頭部新勢力,零跑的毛利率仍有差距。如果對比零跑和其他新勢力的資產負債情況,2024年零跑的資產負債率是73%,負債壓力是遠超過小鵬的62%和理想的56%的。
截至7月10日收盤,零跑市值774億港元,不如小鵬(1288億港元),被理想(2170億港元)甩在身后,也說明投資者對現在零跑的商業模式還有一定距離。
但差距卻是肉眼可見地縮短,本身零跑選擇的這條路本就不性感,也不那么容易講出故事。上升期的企業就是容易出現這種狀況,整車制造本來就是一個典型的重資產行業,每個環節都需要砸錢,生產線建設,到技術研發,再到零部件庫存管理,都少不了大量的前期投入。
況且,沒人會質疑實績。接下來,大家對零跑的關注點在于:是否能一直引領?是否能完成銷量目標?是否能走向高端——這一切或許要看D系列的表現。
6月27日,2025高通汽車技術與合作峰會上,朱江明披露,零跑定位旗艦的D系列車型將于明年第一季度量產,屆時發布的零跑下一代中央域控制器將首發搭載高通驍龍雙8797芯片。
這將是零跑品牌和零跑技術目前來說最高端的一款車型。以25萬-30 萬的售價,給到 50 萬以上競品車型才有的配置。
就像朱江明說的,零跑是長跑選手,能否保住第一名不好說,但有把握一直是頭部。這應該是對零跑最精準的預判。
“從不被看好,到越來越好。”這種精氣神兒,也是支撐零跑行穩致遠的氣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