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云南一位羅姓女子在申請個稅退稅時,意外發現稅務系統顯示自己處于“已婚”狀態。然而她本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從未結過婚,經過進一步核查后,發現自己竟在8年前于安徽馬鞍山辦理了婚姻登記,而對方是她完全不認識的人。
消息一出,網絡輿論迅速發酵——身份信息為何如此容易被盜用?隨后當地警方也介入調查此事。
這起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何會出現此類異常情況?后續又將如何處理?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講述這一離奇案例。
本文所有內容均有權威信息來源支撐,相關內容將在文末列出。
退稅申報時突現“已婚”記錄
2025年4月,居住在云南文山市的羅女士嘗試進行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并申請退稅,在填寫資料過程中,她如實選擇了“未婚”狀態。
然而系統卻拒絕受理,并提示她的婚姻狀況與已有登記不符,其名下已經存在配偶信息。
這個結果令羅女士大為震驚——她不僅從未步入婚姻殿堂,甚至連戀愛關系都極少公開,怎么會突然多出一個“丈夫”?
為了查明真相,羅女士前往當地民政部門查詢婚姻登記記錄,結果顯示她在2017年6月確實有結婚登記記錄,配偶是一位素未謀面的男性。
更令人費解的是,她從未踏足安徽,也未曾與該男子有過任何接觸。意識到身份可能被冒用后,她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2025年7月12日,安徽含山縣公安局發布通告,初步調查顯示一名37歲男子黎某涉嫌于2017年使用羅女士的身份信息非法登記結婚。
至于他冒用身份的具體動機尚不明確,目前推測可能是為了達到騙婚、獲取社會福利等目的。公眾期待警方盡快公布調查結果。
記者隨后聯系了安徽馬鞍山市民政局,工作人員核實后表示,2017年那次婚姻登記所使用的身份證件及戶口簿信息與羅女士真實資料一致,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戶籍地址等。
那么,為何身份信息會如此輕易被盜用?民政局方面解釋稱,婚姻登記采取的是形式審查制度,即僅通過核對現場提供的身份證照片與當事人外貌是否相似,不會進行指紋或人臉識別等深度驗證。
這意味著,只要黎某與羅女士在證件照片上有一定相似度,并持有真實有效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就有可能成功欺騙登記流程。
身份信息被冒用并非孤例
羅女士的經歷并非個案,近年來類似“被結婚”的事件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部分案件情節更為荒誕,給受害者帶來了嚴重的精神壓力,甚至影響到正常生活、財產安全及法律權益。
例如,2019年湖南保靖縣的楊女士在更新身份證時,系統顯示她已在陜西嵐皋縣登記結婚。事實上,她從未去過陜西,也不認識所謂的“丈夫”。
經警方調查,原來是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早在2010年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了楊女士身份信息,并以此辦理了一張假身份證。
次年,張某利用這張偽造的身份證與陜西嵐皋縣的陳某某完成婚姻登記,借此騙取兩萬元彩禮。
雖然張某因其他罪行被判刑,但這段虛假婚姻卻遲遲未能撤銷,導致楊女士長期無法正常辦理社保、婚姻登記等事務。
直到2025年3月,在當地人大常委會推動下,檢察院介入并最終在兩個月內成功撤銷了錯誤的婚姻登記。
此外,就在今年年初,一起更加匪夷所思的案件曝光:一名單身男子在查詢自身婚姻狀況時,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與堂弟媳登記結婚。
該男子隨即報警,警方調查發現是其堂弟擅自盜用了他的身份信息完成結婚登記。由于涉及親屬關系,此案最終進入司法程序,成為罕見的家庭內部身份冒用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地區已悄然形成以“假結婚”為核心的黑色產業鏈條。不法分子專門盜用他人身份信息用于婚姻登記,進而實施各類違法活動,如騙取拆遷補償、購房資格,甚至協助非法移民。
某些地區的犯罪團伙會以金錢為誘餌,從偏遠農村居民手中獲取身份資料,再冒用這些信息與特定對象登記結婚,從而牟取不當利益。
對此,小編認為這反映出當前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存在嚴重漏洞。我們普通人的身份信息為何會被盜用?騙子又是如何獲得這些資料的?是否存在非法買賣公民信息的情況?
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未來勢必還會出現更多“被結婚”的受害者,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后果。
公眾應如何應對?
此次事件引發廣泛討論。
有網友質疑:“現在的婚姻登記審核怎么這么松懈?光靠工作人員肉眼比對照片就能過關嗎?”
也有網友調侃道:“現在小區門禁都要刷臉了,結婚這種大事居然還能靠‘看臉’來確認身份,這也太落后了吧?”確實,如今科技發展迅速,為何不能引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來加強身份驗證?
還有不少網民表達了擔憂:“這些騙子是怎么拿到別人身份證信息的?相關部門難道不該加強監管了嗎?”
小編十分認同這些觀點。保障民眾人身安全與隱私本就是政府機構的重要職責。如今身份冒用事件頻發,不僅需要受害者主動發現才能解決,處理過程還往往繁瑣復雜,動輒要報警、打官司,明明是無辜的一方,最后反而成了最麻煩的人。
因此,建議公眾平時務必提高警惕,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在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最好注明用途;同時切勿隨意將身份證照片發送給他人,或上傳至不明網站,否則無異于親手將身份信息交給詐騙分子。
如果真的發現自己身份被盜用,也不要驚慌,應第一時間報警處理。越早發現,問題越容易解決。
歸根結底,防范信息泄露和身份冒用,既需要相關部門完善制度和技術手段,也需要每位公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希望這次事件能引起全社會重視,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