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圖書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IFLA)與貝克·泰勒公司(Baker&Taylor)聯(lián)合公布了2025年“年度最佳公共圖書館獎”入圍名單,和平書院成功入選。該獎項旨在表彰全球范圍內在建筑設計、數字技術融合、文化傳承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表現(xiàn)卓越的公共圖書館。
“書香城市”的深度實踐
10000平方米、四棟主題館、一座藝術館、一片中心閱讀綠地、10余萬冊藏書、數套智能便民設施......作為上海首個24小時城市公園圖書館,和平書院讓閱讀有了更多可能。近年來,虹口區(qū)依托“文化三地”資源,以“文化+”理念促進全民閱讀和書香虹口建設,和平書院已成為這一建設版圖中的重要陣地之一。
自2024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開放以來,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和平書院累計接待量超200萬人次,綜合館和少兒館年度到館流量分別超93萬余人次和47萬余人次。書院“夜間讀者”日均300余人次,0至6時仍有100余人次,體現(xiàn)書院“燈火不熄、夜讀不止”的全天候服務理念,展現(xiàn)城市“夜讀”文化的魅力。
在開展活動方面,書院吸引眾多社會力量參與開展跨界合作活動,打破行業(yè)壁壘,促進場景服務創(chuàng)新,給讀者帶來全新的文化體驗。已開展活動超130余場,吸引20萬余人次參與。“夜讀在上海——和平書院首屆夜讀日”、國際兒童文學周主題活動等勾勒出豐富多彩的四季閱讀敘事圖景。
多元主體參與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新樣本
24小時書店為什么能開在公園里?和平書院從建設之初就在探索政府與社會力量如何攜手共建公共文化空間,為市民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文化服務。最終形成“公益主導、商業(yè)補充”的混合運營模式,通過高品質的輕餐飲和空間租賃等商業(yè)服務,反哺免費閱讀、公益活動的運營成本,實現(xiàn)文化空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管理機制上,和平書院吸收市民代表、專家參與決策,并通過第三方評估優(yōu)化服務。例如,針對夜間讀者需求,書院調整餐飲區(qū)開放時間,增設手機充電設施,實現(xiàn)“從空間供給到場景服務”的升級。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的同時,借助市場力量提升服務品質和活力,是城市更新和公園功能提升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
人民城市理念的空間表達
人民城市,是人與城市的相連,更是人心與人心之間的相連。把公共圖書館放在更貼近自然的公園,將公共閱讀的邊界從圖書館擴大到綠地公園,是虹口區(qū)踐行公園城市理念的創(chuàng)新之舉,也是虹口區(qū)踐行“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這一理念的鮮活實例。
和平書院通過延長消費時間、拓展消費空間、創(chuàng)造全新消費場景等, 為書院的周邊產業(yè)帶來了積極的經濟效應,并形成良性循環(huán)。創(chuàng)新推出“文化消費券”,讀者可憑券享受米倉書店、大隱書局·刊茶社等合作商戶的折扣優(yōu)惠,實現(xiàn)社會價值和經濟效應的“雙向奔赴”。作為“公園+文化商業(yè)”融合更新的典范案例,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間的服務能級和人文體驗。
圖書館不只是藏書樓,更是生活的延伸。和平書院的入圍不僅是建筑美學的體現(xiàn),更是以公共文化服務撬動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縮影。未來,這盞“深夜亮著的燈”將照向更遠的地方,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感受閱讀的魅力。
記者:劉逸
圖片:楊伯榮、虹口區(qū)融媒體中心資料
編輯:劉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