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中國家門口沖突不斷。前有泰國柬埔寨邊境沖突,然后引發電話門事件,直接導致佩通坦被停職,泰國內政一片混亂。而這兩天,緬甸欽邦的兩支地方武裝也打了起來,超過一千名難民逃到了印度。幾乎同一時間,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訪問東南亞,還揚言要重申“印太承諾”。明面上看起來,這些事是分開的,其實背后很可能是一盤棋。
先來說下緬甸。欽邦最近爆發的沖突,不是民地武和政府軍打,而是地方武裝之間互打。欽蘭防衛軍和欽邦國防軍兩個組織,都是欽族的武裝力量,結果因為地盤、控制權,打了起來。連印緬邊境的通道都被封了,難民大批逃入印度米佐拉姆邦。沖突本身看似是“自家人內訌”,但這事發生的時機實在太巧了。
欽邦的位置非常關鍵,挨著若開邦,靠近孟加拉灣。而美國對這一帶一直都很上心。別忘了,緬甸是除了中國之外,全球少有的重稀土資源集中地,而這些資源正是中國企業在運營。最近美方被中國稀土禁令卡得不輕,繞不過中國,那就想辦法從緬甸下手。
而且欽族大多數是基督徒,和西方聯系密切,美國要搞事情,也容易找到突破口。有意思的是,這次沖突剛好發生在王毅準備出訪東盟、與東南亞各國外長會面之前。這么湊巧的節奏,誰都不能說百分百是美國在背后動手,但你不能不懷疑。
在這一背景下,盧比奧首次訪問東盟,顯然來者不善。首先,美國剛剛宣布,對14個國家征收新一輪關稅,其中好幾個就是東盟國家。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關稅從36%到40%不等,就連馬來西亞和印尼都沒躲過去。這等于是一巴掌拍在東盟臉上。
盧比奧這趟來東盟,可能有兩大任務。一方面,穩住盟友陣腳,拉攏關鍵國家。尤其是像越南這樣的“投名狀代表”。越南前不久跟美國簽了貿易協定,幾乎是全盤交底,只為了避免更高的關稅。現在盧比奧想讓其他國家也走這條路,也就是復制“越南模式”。
另一方面,美國正在試圖喚醒東盟的“冷戰功能”。要知道,東盟當初成立時,就是為了“防止共產主義擴散”,是冷戰工具。后來因為東大改革開放,大家經濟合作起來,這層“冷戰皮”才慢慢被扯掉。但現在特朗普政府又想“舊夢重溫”,搞回一個針對中國的“區域聯盟”,最好讓南海、東南亞重新成為對抗前線。
但問題是,這一套現在行不通了。美國的“關稅大棒”已經把很多國家打疼了。一邊喊合作一邊加稅,誰還能相信美國?東盟國家又不是傻子,知道美國靠不住,我認為越南在東南亞只是少數。另外,盧比奧這個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外交高手。他沒什么亞洲外交經驗,也沒有說服各國的本事。
這次會面,他要同時面對中國外長王毅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這個局面盧比奧可不好對付。
不過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美國在東南亞的一系列布局,目的性很強,顯然是沖著中國來的,企圖在中國周邊地緣政治,重新撕開一道口子。面對美國這一招,中國必須小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