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有初中生的寶爸寶媽們!今天咱來聊聊郭利方提到的——當刺猬披上鎧甲,也就是初中生逆反心理這事兒。
我先給你們說個事兒。有個13歲的小雨,跟媽媽吵完架,“哐當”一聲摔門就走了。那背影啊,就像一顆炸彈,把客廳的安靜炸得稀碎。以前這孩子,一回家就巴拉巴拉說學校里好玩的事兒,現在呢,就為個校服拉鏈都能跟家長杠起來。這可不是個例啊,青春期的孩子都這樣,就像刺猬穿上了鎧甲,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的。咱當家長的,咋去解開他們心里這個疙瘩呢?
咱先來說說逆反心理是咋回事。
第一,生物鐘搗亂。青春期的孩子啊,荷爾蒙到處亂蹦,大腦的前額葉皮層還沒發育好,就像房子還在裝修呢。他們的情緒就像坐過山車,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這時候,咱別老在他們耳邊嘮嘮叨叨,得理解他們。你跟他說“我知道你因為長痘痘睡不著覺”,比“別在意外表”管用多了。
第二,身份認同迷茫。“我是誰”這個問題,在初中生眼里可具體了。女生課間操故意歪頭,男生午休偷偷染發,他們就是想刷個存在感。咱別一味禁止,得引導他們。你問問他“要是讓你設計校服,你想咋改”,說不定能打開他們的話匣子。
第三,權力爭奪。孩子發現爸媽知道的沒自己多,手機里的世界比家里有趣多了,就開始跟咱搶控制權。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孩子能頭頭是道地講元宇宙,你卻聽不懂自己抱怨的中年危機,這心里落差,比被雷劈還難受。
接下來,咱說說咋疏導。
先說破冰行動,也就是非暴力溝通。一是蹲下來對話。孩子摔門走了,你拿手機拍個門縫里的光,發個朋友圈,說“今天孩子關門又創紀錄了”。這幽默勁兒一出來,比你板著臉管用多了。二是情緒天氣預報。跟孩子定個暗語,讓他用天氣形容自己心情,比直接問“為啥不開心”強多了。
認知重構訓練也很重要。一個是角色反轉游戲,讓孩子當家長,處理“孩子逃課”的事兒。等他知道做決策有多難,就不會老跟咱對著干了。另一個是家庭議會制度,每周開個“吐槽大會”,用積分卡記錄大家的表現。孩子發現自己能影響家里的決策,自然就不那么叛逆了。
還有隱喻療法。弄個鎧甲脫卸儀式,拿折紙象征卸下防御,每折一次就寫一句“我想被這樣對待”。有個男孩就寫了“我摔門不是恨你們,我就想自己待會兒”。
教育可不是單方面的事兒,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媽媽在女兒鎖門后悄悄放杯熱牛奶,爸爸在兒子電競賬號留言夸他打得好,孩子那些刺慢慢就收回去了。記住啊,好的教育不是修剪樹枝,而是給樹苗調整光照。
青春期的逆反就像春天化雪,那“咔嚓咔嚓”的聲音,聽著嚇人,其實是生命在成長。咱別老想著改造孩子,多陪陪他們,那些披著鎧甲的少年,遲早會露出笑臉的。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主要咨詢領域為兒童與青少年、工作職業、心理成長等,特別擅長兒童青少年學習與心理問題、職業發展與人際關系問題、性格分析與應用等,解決了大量的疑難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為社會提供了專業的服務。解決從幼兒、小學、中學、大學、職場青年大量疑難心理個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