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曬龍衣”,這是許多南北鄉村的老傳統。每當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冬春的長衣、被褥、字畫寶貝一股腦兒拿出去晾曬,任憑烈日烘透。不光是為了去除潮氣,據說晃晃的衣服還能把晦氣霉運、病邪統統趕出門外。江南一帶,老人間還流傳著“曬龍衣送熱毒,保全家太平”的俗語,道盡這日的四時學問。
細細翻翻典故,早在宋代《歲時廣記》里便有載:“六月二十,人家多曝衣裳書籍,名曰曬伏衣。”明代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中也提到:“伏日曬書,最能去蠹……”連書房里最怕的“書蟲”都在這天避了光,可知這“毒”不僅指外在的悶熱和蟲害,更是對內心雜亂的一種安撫。
“三毒”之說,句句在理:老一輩常說,入三伏頭一個要避“熱毒”。午時曬衣就是為了讓全家衣物吸飽陽光的火力氣,把那股“濕熱”從纖維里蒸出來。不曬衣,穿在身上黏答答,心里總覺得不安生。第二,要避“蟲毒”。六月也是各種小蟲子最活躍的時候,夜里點上艾草、檀香,小小一根火苗,守著一家人的好夢。第三,避“晦毒”。夏日氣變,人口舌易生躁怒,這天守口不言惡,家里便多幾分太平。
“六月二十,螳螂生翼”,昆蟲日記見人情。江浙一帶農人天天看田里,發現這時的螳螂剛好長出翅膀,離地飛得高。諳熟田野的老人們便捏把汗——小蟲多了,莊稼難顧,家里廚房灶上也要加幾樣防蟲的小菜。
“飯頭不見云,吃飯不用盆”。湘南有句俗話,說的是這天午后要留心,若正做飯時天還沒收云,大概率午后就不會有大雨。這半是經驗,半是貼心的提醒——多曬點衣,收拾寬裕些,再大的雨也不怕。
那些流傳至今的夏日時令詩句,更是把這一天的意味寫得淋漓盡致。“晝長苦倦吟,漸覺暑氣蒸?!卑拙右椎脑娍値е唤z苦楚,卻又寫出夏天的實感;而唐人元稹說“綠蟻新醅酒,赤泥小火爐”時,雖寫冬日,卻給人一種靠攏家中的溫馨畫面——其實無論寒暑,家里的煙火味兒最安穩人心。
盤點盛夏避毒的三大清食:老食物,小幸福
食物一:綠豆湯——解暑清心,人間小甘泉
說起夏天,腦海里首先冒出來的怕就是一碗綠豆湯。每到六月二十,家家廚房里總有一鍋哧哧作響的綠豆,不著急熬爛,正好帶點粉綠和淡香。老人說:“喝碗綠豆湯,暑氣不上頭?!逼鋵嵏袷菬崽炖锏囊稽c甜蜜安慰。
家常做法(簡明版):綠豆一小碗,洗凈加涼水,先大火煮開,再小火慢燉二十分鐘,撈一勺糖,晾涼即飲。冷藏后風味更佳,喝上一杯,心頭頓時爽快不少。
食物二:莧菜——時令鮮蔬,夏日碧玉盤
六月莧菜正當鮮嫩,紫的紅的綠的,帶著晨露的清氣。年輕時總嫌家里桌上總是這菜,等自己成了家,才發現再沒哪種蔬菜有這么簡單耐吃的味兒。老話講:“六月莧,賽蠟燭。”意思是不管怎樣清淡,能照亮胃口,養人神氣。
家常做法:莧菜洗凈切段,熱鍋冷油爆點蒜末,倒入莧菜,急火快炒至軟身,撒鹽即成。鮮香微甜,佐粥送飯都妙。
食物三:絲瓜——請來一抹清涼綠意
夏夜晚飯,席間少不得絲瓜。絲瓜細膩爽口,吃下去像喝了一口冰露,清清爽爽把暑氣都化開。大人說:“絲瓜繞籬生,福氣繞屋行”,吃它就是求個平平安安。
家常做法:絲瓜去皮切段,入鍋炒軟,滴幾滴香油就能起鍋。再配一點蝦皮,是北方人的蒸味,南方多將絲瓜燉湯,滋味各有千秋。
2不做
一不貪涼。雖說空調涼風一開讓人舒服,但老一輩囑咐得緊:“莫貪一時涼,若讓寒氣鉆進骨頭,反倒更難受。”偶爾在陽臺坐坐,搖把芭蕉扇,把自己和夏天都安頓好。
二不鬧脾氣。農歷六月二十,日頭毒、氣溫高,人最容易暴躁。古人講究“守口如瓶”,這天大家心平氣和,不說傷人的氣話,不跟家人斤斤計較,一團和氣,便是對家最好的守護。
好多城市里的朋友或許覺得這些習慣有點“婆婆媽媽”,可你要是試試——把家里的衣物書畫都拿去曬曬,廚房里清炒應季蔬菜,放下手機,跟家人聊聊天,便會發現生活也能變得柔軟可親。
人慢下來,順著四季的節奏生活。就像那句老話:“風從門外過,涼自心頭來?!敝挥行撵o了,四處的暑熱煩惱才都能淡下來。
在這個節氣,如果你愿意試試,不妨跟著老輩做上一兩件小事:午后喝碗綠豆湯、餐桌多一道莧菜、給全家衣物曬曬太陽、少開一次空調,讓家中空氣流暢些。今年暑氣正濃,但心底多一分溫柔的真實,也許,就為自己也為家人守了一份安穩。
“順時養氣,順情養心,老規矩才有滋味;家中清歡,才是真正的福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