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給新入職教師做培訓,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常常會問:“如何評價教學行為的優劣?”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會讓他們來一次角色體驗,扮演我的學生,我們合作進行了一次教學活動。
我在黑板上,快速寫下30個“心”字底,每10個一行。然后,讓大家挑戰,給“心”字底加一個偏旁或字,組成一個新的字,不能重復。譬如“心”字底加“你”就成了“您”。能完成10個的獎勵5元,能完成20個的獎勵10元,依此類推。挑戰開始后,大家紛紛舉手,我叫了一名手舉得最高的教師。他寫出了12個,拿到了5元。第二名挑戰者順利完成第二行,拿到了10元。第三名挑戰者又補了4個,就寫不下去了。第四名挑戰者艱難完成后面6個,拿到了20元獎勵。
第一個活動結束后,我讓所有參訓的教師每人準備一張白紙,在不上網查詢的前提下,用一分鐘的時間,給“寸”字加一個偏旁或字,組成一個新的字??凑l想出來的新字多。全體參訓者都全身心投入,快的教師寫出了15個新字,慢的教師也寫出了六七個新字。
這兩個活動后,我問大家,同樣是“給字加偏旁變新字”,你覺得還可以怎么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教師們說,可以用電子白板,用闖關玩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每兩人進行PK;還可以模仿“飛花令”,舉行男女生或者小組間挑戰賽;等等。
“給字加偏旁變新字”以上多種教學活動,哪種組織形式最好呢?大家一致認為,“限定時間,讓大家一起參與,比一比看誰在規定的時間里寫出的新字多”這種組織形式最好。因為它是面向全體的,讓全體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
面對同樣一個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教授方式。沒有比較,就難分伯仲,但稍加甄別,高低一目了然。不論是青年教師,還是成熟型、專家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選擇教學行為時,一定要多問一下自己:這個教學活動安排是最優選擇嗎?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選項嗎?最好能想到三種以上的方式,然后進行甄別、比較。
甄別教學行為優劣有三點。
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學生年齡、學段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找到學生的真實起點,設計教學活動,選擇教學行為,這是基礎。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
其次,要看是否面向全體,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全過程讓每一名學生都緊張、有序、高效學習的教學組織行為才是最優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在教學中,教師要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采用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最后,要看是否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衡量教學活動、教學行為優劣,還有一個維度,就是看是否有趣,能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欲望。如果我們設計的學習活動,能讓學生樂此不疲、沉浸其中,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能調動學生復雜的思維狀態,讓學生全程參與,這樣的教學行為必定是優質的。
教育是一門高深的科學和藝術,落實到課堂里、教學中,需要我們反復推敲每一個教學活動安排、每一個教學行為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指向深度學習,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學的課堂。
?。ㄗ髡呦嫡憬幉ǜ咝聟^實驗學校校長、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4日 第03版
作者:羅樹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