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季節性流感每年在全球范圍內導致數百萬人感染和數十萬人死亡,接種流感疫苗是降低疾病負擔的關鍵公共衛生措施。本文基于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流感疫苗成分調整的建議,結合全球流感病毒監測數據,系統解讀流感疫苗從四價向三價過渡的科學依據、臨床價值及社會意義。內容涵蓋流感病毒的生物學特性、疫苗研發的動態調整機制、三價疫苗的有效性與經濟性,以及公眾關注的疫苗猶豫等熱點問題,旨在為決策者、醫護人員和公眾提供全面的疫苗價值認知框架。一、流感的疾病負擔:臨床影響與經濟代價1.1 全球流感的流行現狀
流感是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據估計,全球每年約有 29 萬至 64 萬人死于流感相關的呼吸道疾病,相當于每 10 萬人中 4.0-8.8 人死亡。在美國,2010 年至 2023 年間,流感每年導致 930 萬至 4100 萬例 illness、10 萬至 71 萬例住院和 4900 至 5.1 萬例死亡。歐洲的研究表明,流感是 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前負擔最重的傳染病,老年人群是主要受累群體。
1.2 流感的長期健康風險
流感的危害不僅限于急性感染期。研究發現,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還會提高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感染的易感性。例如,流感感染后,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的發病風險顯著上升,這與病毒破壞呼吸道黏膜屏障、削弱免疫功能有關。
1.3 流感的經濟負擔
流感的經濟影響包括直接醫療成本(如治療和住院費用)和間接成本(如生產力損失和照護者時間消耗)。在德國,初級保健機構中醫生診斷的流感及流感樣疾病單次就診成本約為 150 歐元;美國的研究顯示,每年流感相關的經濟負擔高達數十億美元,其中老年人和兒童是經濟負擔最重的群體。
表1:季節性流感疫苗技術類型及特點
二、流感疫苗的演化:從四價到三價的科學決策2.1 流感病毒的分類與變異特性
流感病毒分為 A、B、C、D 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病毒可引起季節性流行。甲型病毒根據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蛋白分為不同亞型,目前流行的是人甲型 H1N1 和 H3N2 亞型;乙型病毒則分為維多利亞(B/Victoria)和山形(B/Yamagata)兩個譜系。
流感病毒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抗原性易變,尤其是甲型病毒的 “抗原漂移” 現象,導致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這種特性使得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更新成分,以確保對流行毒株的保護效力。
2.2 全球流感病毒監測體系
WHO 建立的全球流感監測與應對系統(GISRS)負責實時追蹤流感病毒的流行情況。該系統通過全球 100 多個國家的實驗室網絡,收集和分析流感病毒樣本,每年 2 月和 9 月分別為南北半球推薦下一個流感季節的疫苗成分。
圖1 顯示了 2015-2024 年全球流感病毒檢測趨勢,可見甲型 H1N1、H3N2 和乙型維多利亞譜系病毒的流行呈季節性波動,而乙型山形譜系的檢測量在 2020 年后顯著下降。
2.3 三價疫苗替代四價疫苗的決策依據
四價流感疫苗于 2012 年引入,包含甲型 H1N1、H3N2 和乙型維多利亞、山形兩個譜系的抗原。然而,WHO 監測數據顯示,自 2020 年 3 月以來,全球范圍內未再檢測到自然流行的乙型山形譜系病毒(圖 2)。基于這一發現,全球專家共識認為,四價疫苗中的山形譜系抗原已無必要保留,應過渡到僅包含甲型 H1N1、H3N2 和乙型維多利亞譜系的三價疫苗。
這一調整的科學意義在于:避免疫苗中包含非流行毒株抗原,減少因抗原不匹配導致的效力下降,同時簡化生產流程,降低疫苗成本。
三、三價流感疫苗的價值維護:臨床、經濟與社會視角3.1 疫苗效力的保障機制
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疫苗類型、接種者年齡、生產工藝(如雞蛋培養可能導致的抗原變異)以及疫苗株與流行株的匹配度。近年來的研究顯示,三價疫苗與四價疫苗在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上無顯著差異,尤其是在乙型山形譜系不再流行的情況下,三價疫苗對主要流行毒株的保護效力得到充分驗證。
對于老年人等免疫功能較弱的群體,“增強型” 流感疫苗(如佐劑疫苗、高劑量疫苗或重組疫苗)被推薦使用。例如,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優先為老年人推薦佐劑或高劑量疫苗,這些疫苗相比標準疫苗可額外降低 11-18% 的流感住院風險。
3.2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評估疫苗價值的重要工具。研究表明,三價流感疫苗在老年人和兒童中的成本效益比優于四價疫苗,尤其是在避免抗原不匹配的情況下。例如,細胞培養技術生產的疫苗因減少了雞蛋適應變異,其保護效力比傳統雞蛋培養疫苗高 10-15%,盡管生產成本略高,但從減少醫療支出和生產力損失的角度看,具有更高的社會經濟效益。
圖3 流感疫苗價值的維度
圖 3 清晰展示了疫苗在預防感染、保護 vulnerable 群體、改善生活質量(QoL)等臨床價值,以及在減少醫療支出、避免生產力損失等經濟價值,同時還包括緩解醫療系統壓力、促進群體免疫等社會價值。這一框架為理解三價疫苗的價值維護提供了系統性視角。
3.3 對醫療系統的壓力緩解
冬季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原體的流行季,三價流感疫苗的廣泛接種可顯著減少流感相關住院和急診需求,從而緩解醫療系統壓力。例如,在 2019-2020 流感季,細胞培養三價疫苗相比雞蛋培養疫苗減少了 5.3% 的流感相關住院和急診就診,這對資源有限的醫療機構尤為重要。
四、疫苗過渡中的挑戰與應對策略4.1 公眾認知與疫苗猶豫
COVID-19 大流行后,部分人群對疫苗的信任度下降,流感疫苗接種率在一些國家出現下滑。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僅 38% 的 eligible 人群表示會接種流感疫苗,主要猶豫原因包括擔心副作用(40%)、對疫苗效果的不信任(30%)等。因此,在三價疫苗推廣過程中,需要加強科學溝通,解釋疫苗成分調整的依據(如乙型山形譜系的消失),避免公眾誤解 “減少抗原 = 降低保護”。
4.2 生產與監管過渡的復雜性
從四價到三價疫苗的轉換涉及生產工藝調整和監管審批流程。不同國家的過渡節奏不同:美國在 2024-2025 流感季已全面使用三價疫苗;歐盟則計劃在 2025-2026 季完成過渡,其中減毒活疫苗優先調整,以降低潛在的病毒重組風險。疫苗制造商需重新驗證生產工藝,并與監管機構密切合作,確保疫苗供應的連續性。
4.3 未來疫苗技術的發展方向
mRNA 疫苗技術為流感疫苗的快速更新提供了新可能。mRNA 平臺可根據實時監測數據快速調整疫苗抗原序列,縮短從毒株發現到疫苗生產的周期,這對未來應對流感大流行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針對甲型 H3N2 等變異較快的毒株,研發多價或通用型流感疫苗也是重要方向。
五、專家建議:三價疫苗的價值與接種策略5.1 持續監測的重要性
盡管乙型山形譜系目前未被檢測到,但傳染病的流行具有不確定性,WHO GISRS 將繼續全年監測流感病毒變異,為疫苗成分調整提供依據。歷史數據顯示,乙型病毒的兩個譜系曾交替流行(如圖 1),因此持續監測是確保疫苗效力的關鍵。
5.2 重點人群的接種優先級
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護人員仍是流感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對于老年人,推薦使用高劑量或佐劑疫苗,以克服免疫衰老帶來的應答不足;對于雞蛋過敏者,可選擇細胞培養或重組疫苗。
5.3 社會價值的多維認知
流感疫苗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個人健康保護,還包括 “群體免疫” 對未接種者的間接保護、減少抗生素使用、降低醫療系統負擔等社會效應。從經濟學角度看,每預防 1 例流感相關住院,可節省數萬美元的醫療支出,同時避免生產力損失,這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長遠意義。
六、結論:三價疫苗是科學決策的必然選擇
從四價到三價流感疫苗的轉變,是基于病毒監測數據的科學決策,旨在通過精準靶向流行毒株維持疫苗的最高價值。這一調整不會降低疫苗保護效力,反而因避免非流行抗原干擾,可能提升對主要毒株的保護效果。面對冬季呼吸道疾病共流行的挑戰,推廣三價流感疫苗接種是減輕疾病負擔、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舉措。所有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醫療機構和公眾)應基于科學證據,共同支持這一轉變,以確保流感疫苗項目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
識別微信二維碼,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編,符合條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請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眾號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cbplib@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