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湖北省新華書店外文書店一樓藝文客廳座無虛席。第二屆漓江文學獎得主劉楚昕攜其作品《泥潭》來到武漢,與讀者展開了一場關于文學、歷史與生命的面對面交流。
就在一個多月前,在漓江文學獎頒獎典禮上,劉楚昕因一段感人的獲獎感言而感動全網。在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時,他提到去世的女友對自己的鼓勵和支持,一句“越過山丘,卻無人等候”的感慨吸引了廣泛關注。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讀者見面會的現場,隨處可見《泥潭》的宣傳海報,書架上整齊擺放著這部備受矚目的作品。讀者們早早來到現場,不少人手中拿著剛購買的《泥潭》,臉上洋溢著期待之情。
劉楚昕在現場回應澎湃新聞關于未來寫作計劃的提問時,表示目前有寫作計劃,但暫時不方便透露。劉楚昕在讀者見面會上表示,大家為文學聚在一起,他認為大家喜歡的不是自己,而是喜歡文學,他將致力于推廣文學和閱讀。尤其是嚴肅文學的閱讀,是他不斷努力的方向。
劉楚昕在現場分享《泥潭》的創作歷程。 本文圖片均為 李秉軒 攝
堅持本心渡過人生難關
下午兩點,澎湃新聞注意到,外文書店藝文客廳內,擺放整齊的座椅已經坐滿了聞訊而來的讀者,還有不少人站在四周,期待著活動開場。他們中有文學愛好者,有劉楚昕的忠實粉絲,也有慕名而來的普通讀者,大家都想借此機會一睹作家風采,聆聽他的創作故事。
按照讀者見面會的官方要求,活動當天現場購買《泥潭》的讀者,憑購書小票(或微店付款截圖)及報名二維碼兌換座位券1張。下午2點30,見面會正式開始,現場早已座無虛席,大廳內擠滿了站立聆聽的讀者。
在讀者熾熱的目光中,這場見面會的主角劉楚昕從人群里現身:簡約的黑色T恤與休閑褲,眼神中透著溫和與謙遜。他以“從哲學論文到文學創作的跨界之旅”為主題,分享了《泥潭》從構思到成書的打磨歷程。
《泥潭》的構思始于2013年,故事以辛亥革命的序幕武昌起義為背景。據漓江出版社介紹,《泥潭》以辛亥革命的序幕武昌起義為背景,講述了恒豐、端瑞、關仲卿等人被社會動蕩裹挾時的糾葛與迷茫,時間跨度三十余年。該書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普通人物在歷史變遷中的生存困境。故事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不同的角色,并無絕對主角,均以群像式手法敘事,人物看似獨立卻又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劉楚昕坦言:“我在操作的時候,想要把辛亥革命的背景寫出來。但如果只寫辛亥革命,就會像報告文學。但是如果不寫,讀者好像會困擾背景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一直在艱難中探索,希望能夠找到一種平衡。”
臺下的讀者們聽得全神貫注,不少人手中拿著《泥潭》,邊聽邊在書中標記重點。有年輕的學生模樣的讀者,眼中滿是對文學創作的向往;也有頭發花白的老者,沉浸在劉楚昕的講述中。
劉楚昕表示,獲得漓江文學獎后,他得到社會的巨大關注,這種“名氣大于實力”的情況讓他感到焦慮。“我來到這里,其實我每次都是很慌的,各位網友每一次轉發、點贊,都把我推到了一個不屬于我的高度。”
在回答讀者關于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如何追求生活和內心穩定的提問時,劉楚昕談到,他曾有三年時間待業在家,看著同學在大學擔任教授、副教授,而自己既無工作,也未成家,生活并不穩定。
“正如我在視頻中所說,只要你想放棄,隨時都能放棄,想重新開始也可以重新開始。”劉楚昕說,“大多數人的生活都難免會遇到一些迷茫的時期。當面臨困惑時,關鍵在于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和本性。以我的寫作經歷為例,我歷經了人生的許多背后故事,并不是出于成功學或激勵學的目的,我非常反感這些。我是如何克服家庭變故、人生變故以及那么多打擊的?答案就是堅持本心,堅持做我最初想做的事情。這份堅持,讓我渡過了那些難關。”
劉楚昕為讀者簽名。
未來致力于推廣嚴肅文學的閱讀
劉楚昕在回應澎湃新聞關于接下來的寫作計劃時,表示目前有寫作計劃,但暫時不方便透露。他在現場也表示,將致力于推廣文學和閱讀。尤其是嚴肅文學的閱讀,是他不斷努力的方向。“盡管這個過程有時讓我感到焦慮。”
意外獲得全網關注之后,5月31日,劉楚昕通過漓江文學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致謝信。劉楚昕表示:“我深知我只是寫作之路上的初學者,因為機緣巧合獲得了與我寫作水平不相匹配的關注度,而國內還有許多青年作家,他們比我更優秀、更刻苦,默默堅守在文學的沃土上。他們才是中國文學最熱忱的守護者,應該獲得社會的更多關注。”
“此刻我最緊迫的事是回到書桌前,專注文字。謝謝你們對一名平凡寫作者的理解和寬容,請允許我暫時沉默。待新書上市時,書頁里的每一個字,都是我最誠摯的答復。”他說。《泥潭》于6月12日開始線上預售,短短三周就售出40萬冊。據漓江出版社介紹,目前《泥潭》銷量已超50萬冊。
在活動現場,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醒龍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對《泥潭》的見解。他提到,湖北文學雖然質量上乘,但缺乏現象級或流量級的作家,未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劉醒龍表達了對湖北文學默默耕耘的敬意,并對年輕一代在文學領域的潛力和全新前景充滿期待。在現場,劉醒龍還分享了對“越過山丘,無人等候”一句的感受,認為這句話超越了愛情,體現了對前人、今日和未來的愛。
“文學最核心的價值在于表達對世界和人類的愛,離開了愛,文學就失去了意義。”此外,劉醒龍提到,文學創作需要正道和堅持,而非短暫的輝煌。“劉楚昕一直在默默地寫,不走任何捷徑,不搞任何歪門邪道。文學創作是過日子,獲獎是過年,過日子比過年重要,長遠的堅持比短暫的成功更為重要。”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簽售環節,讀者們排起了長隊。近500位讀者隊伍從藝文客廳蜿蜒至書店的過道,大家手中緊緊握著《泥潭》,期待獲得劉楚昕的簽名或寄語。現場工作人員表示,讀者見面會原定于4點左右結束。但直至下午6點,仍有一百余人在排隊等候。
一位大學生讀者對澎湃新聞表示,自己是在網上看到劉楚昕老師在漓江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發言,被他和女友的故事感動,也對《泥潭》產生了濃厚興趣。“看了書之后,真的被書中人物在時代中的掙扎所觸動。今天現場聽劉老師講話,感覺他特別幽默,和我之前想象中嚴肅的作家形象很不一樣,不過交流的時候又發現他有點容易害羞。”
活動結束后,有讀者在社交平臺討論對劉楚昕的看法和見解:“書到手后確實有很多讀不懂的點,但今天在簽售會聽了劉博士的發言之后也被點通了一些。”“他在現場有點緊張,語速比較快,能感覺到是一個很真實很純粹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