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通山,草木蔥蘢,生機勃發。在湖北工業大學巡司河畔的“雙招雙引”推介會上,60余名專家教授、400名學子與通山企業共話發展;在離岸科創中心的創新創業大賽中,12個優質項目脫穎而出;在鄉村振興一線,“土專家”“田秀才”的田間課堂讓技術落地生金……今年來,湖北通山縣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深耕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匯聚優秀人才,為支點建設厚植人才新優勢,以“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通山縣“雙招雙引”推介會現場。程思攝
高位領航 凝聚人才工作合力
“抓人才就是抓未來!”在年初的縣委人才工作專題會上,縣委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今年以來,通山縣將人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縣委書記帶頭領辦人才項目,34名縣級領導與專家結對子、解難題,23個縣直單位“一把手”掛帥人才項目,形成了縣委統攬、部門聯動、全域推進的“大人才”格局。面對市級對外引才的部署,通山迅速響應,僅用兩周便摸排出8名海外留學人才就業意向,跑出了人才工作的“加速度”。
多維賦能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從“引鳳來棲”到“引鳳長棲”,通山人才工作的重心正悄然轉變。在武漢高校引才專列中,60名“雙一流”碩士以上人才簽約通山;在鄉土人才庫中,500余名“田秀才”帶著技藝扎根鄉村;在通山籍專家座談會上,一批在外游子帶著項目返鄉興業。更令人振奮的是,科技特派員和院士工作站的專家們深入企業69家,讓“技術變量”轉化為“發展增量”??h人才股負責人感慨:“如今的人才隊伍,既有‘高大上’的領軍者,也有‘接地氣’的實干家,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p>
服務大局 人才與發展同頻共振
人才活力如何轉化為發展動力?
在湖北工業大學的推介會上,帶崗上門、帶編進校的創新模式,讓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雙豐收”;創新創業大賽點燃青年激情,25個項目角逐“科創之星”;“通山護工”培訓讓824人端穩“技能飯碗”;文旅技藝大賽、電商交流活動、國情研修班……一個個平臺成為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正如參加聯誼會的青年人才陳可所說:“通山給的不僅是崗位,更是成就夢想、成就未來的機遇?!?/p>
厚植沃土 讓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
“每月4000元生活補貼直接到賬,人才公寓拎包入住,連聯誼活動都幫我們安排好了!”新引進的碩士祝川點贊的,正是通山“保姆式”服務。上半年,全縣發放人才補貼188.76萬元,解決住房、子女入學等“關鍵小事”30余件,5場聯誼活動為青年人才搭起“連心橋”。而更深的改變在于理念:從購房補貼“即申即領”到縣領導春節走訪慰問,從崗位按需調配到免費體檢服務,尊才愛才的溫度滲透在細節之中。
面向未來 書寫更多“才聚通山”故事
站在年中節點回望,通山人才工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人才總量突破2.6萬人,重點產業人才密度提升15%,人才項目帶動投資超3億元。通山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持續推進人才項目事項落實落地,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讓政策更貼心、平臺更廣闊、生態更優越?!?/p>
如今的通山,正以“幕阜洞天”的胸懷擁抱人才,以“云養通山”的誠意留住人才。在這片熱土上,人才與城市的故事,才剛剛翻開新的一章。(程思、張威、文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