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對烏送“愛國者”:從罵澤連斯基到送導彈,還逼烏克蘭全額賠償?
特朗普又搞了個大反轉。7月13日,他突然宣布要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還放話“美國會拿到100%賠償”。這可是他第二任期以來首次批準新的對烏軍援,要知道,之前他不僅拒絕新撥款,還罵澤連斯基是“中等成功的喜劇演員”,現在卻主動送武器,這轉變看得人一臉懵。
從“拒援”到“送導彈”:特朗普的態度180度大轉彎
這事兒說起來挺戲劇。今年1月上任后,特朗普一直對烏援助“冷處理”,烏克蘭拿到的武器,基本是拜登時期剩下的庫存。他還多次放話“對烏軍援會激怒俄羅斯,不利于和平談判”,甚至暫停過防御性武器運送,讓外界都猜“美國要放棄烏克蘭了”。
但最近畫風突變。先是恢復了部分暫停的援助,接著7月13日直接扔出“愛國者”導彈的消息,Axios還爆料,14日可能宣布更猛的——包括遠程導彈等進攻型武器。共和黨大佬林賽·格雷厄姆都放話:“特朗普對普京氣壞了,明天的聲明會特別硬?!?/p>
為啥突然變卦?據說特朗普對俄軍近期狂轟烏克蘭城市很不滿,覺得普京“白天裝溫和,晚上搞轟炸”,尤其對普京無視他的?;鸷粲醺械礁C火。加上澤連斯基月初在羅馬跟特朗普陣營代表會談,軟磨硬泡要防空系統,可能真說動了他。
“全額賠償”的貓膩:美國不想當“冤大頭”?
特朗普這次特別強調“美國會拿到100%賠償”,還說“北約會幫烏克蘭補一部分錢”。這話聽著有點奇怪——哪有送武器還逼著對方全額掏錢的?
其實這里面有特朗普的小算盤。他一直覺得拜登時期對烏軍援“太敗家”,花了美國納稅人的錢卻沒回報。現在搞“賠償制”,一來能對外表功“沒讓美國吃虧”,二來可能想通過北約分攤成本,畢竟之前他總罵北約國家“軍費交太少”。
但烏克蘭哪來的錢?澤連斯基政府現在靠援助過日子,國庫早就空了。有分析說,所謂“賠償”可能是用烏克蘭的資源抵賬——比如之前美烏談過的礦產、農業出口等,等于“用資源換武器”。網友調侃:“這哪是援助,分明是先賒賬再逼債?!?/p>
后續可能更猛:遠程導彈要來了?
比“愛國者”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可能要送進攻型武器。Axios說14日的計劃里可能有遠程導彈,這可是烏克蘭盼了好久的東西——有了它,就能打俄軍后方的彈藥庫、指揮中心。
為啥特朗普敢松口?一方面是對普京的不滿升級,共和黨大佬格雷厄姆說他“對俄軍空襲氣炸了”;另一方面,可能是想靠“強硬對俄”拉攏國內鷹派選票,畢竟明年大選臨近,展現“領導力”很重要。
但這步棋風險不小。普京之前放話“西方送進攻性武器就是參戰”,現在特朗普要送遠程導彈,等于往沖突里扔火星。有專家擔心:“這可能讓美俄直接對抗的風險飆升。”
澤連斯基的“外交勝利”?背后全是現實算計
對澤連斯基來說,能拿到“愛國者”和可能的遠程導彈,算是打了場“翻身仗”。畢竟幾個月前,特朗普還罵他“阻礙和平”,現在卻能坐下來談援助,甚至讓特朗普陣營放話“有明確政治承諾”。
這背后是澤連斯基的妥協——他在羅馬會談里沒提“加入北約”這類刺激俄羅斯的話,只強調“需要防空系統保命”,戳中了特朗普“不想看到平民被炸”的輿論點。而且他還暗示“愿意談和平”,給足了特朗普“能斡旋停火”的面子。
但烏克蘭也怕被套路。有官員私下說:“‘全額賠償’聽著就心慌,怕最后拿資源抵賬,把國家命脈都押出去?!?/p>
結語:特朗普的“武器牌”,到底想打給誰看?
特朗普突然送“愛國者”,看似是對烏“送溫暖”,實則更像場政治算計:對內能討好鷹派、展現“強硬”;對外能拿捏北約“掏錢”、試探普京反應;對烏則是“既給武器又逼還錢”,不虧本。
但這轉變也藏著風險——普京會不會加碼報復?烏克蘭拿了進攻性武器會不會激化沖突?特朗普自己能不能平衡“援烏”和“對俄談判”?這些都是未知數。
只能說,特朗普的牌打得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從罵澤連斯基到送導彈,從拒援到逼賠償,這波操作到底是為了和平,還是為了大選?可能只有他自己清楚。
(據Axios報道、特朗普公開講話、澤連斯基羅馬會談聲明、北約相關披露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