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走進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大營鎮自動化高床蛋雞養殖項目,記者看到廠棚里五層高的雞舍錯落有致、干凈無異味,一只只雞探出頭來歡快地吃著飼料。
“整個養殖場采用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疊式養籠設備,搭載可視化智能環境控制系統,保障蛋雞健康生長,提高蛋雞產蛋量。已改建好的2個自動化養殖棚共引進105天蛋雞7萬羽,日產雞蛋可達6.3萬枚?!贝鬆I鎮蛋雞養殖場場長狄小林說。
貴州省紫云縣大營鎮雞蛋生產線上,工人正在將雞蛋分揀裝箱。
依托自動化高床蛋雞養殖設備,該養殖場生產的產品目前穩定供應縣內市場。項目已向180戶農戶分紅18.32萬元,并帶動9人固定就業、20余人靈活就業。
今年4月,大營鎮又啟動了二期蛋雞養殖自動化建設項目,總投資137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銜接資金47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900萬元。項目建成后,蛋雞存欄量將達30萬羽,預計年產蛋6000萬枚,年銷售額3000萬元,項目盈利中的40%將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
標準化基地建設帶來的不僅是產量效益的雙重提升,也帶來了口碑的不斷攀升。在該縣貓營鎮黃土村和牛場坡村的生態雞現代化養殖基地,一排排整齊的智能養殖棚舍映入眼簾,技術人員正通過操作各類智能化設備采集養殖環境的各項數據。智能環控系統精準調控著溫度、濕度、通風等環境參數,確保生態雞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 貓營鎮生態雞養殖戶楊秀江感慨地說:“以前我們農戶搞養殖全憑經驗,不僅辛苦效益還不高?,F在有了智能化設備和技術,管理起來輕松多了,養殖成本降低了,效益也明顯提高了,我們也走上了智慧養殖的致富路?!?
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幫扶干部為紫云發展獻計獻策,通過前期的實地調研和走訪,采用“村合作社+公司+養殖戶”模式,帶動區域產業鏈發展,由安順市立華牧業有限公司向養殖戶統一提供飼料、雞苗、疫苗、獸藥,并提供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養殖戶則通過養雞獲取代養費。 “我之前是在廣東養豬場養豬,這次回鄉養雞也得心應手。這批雞我養了1.8萬只,將在本月底全部出欄。立華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我們只需用心養殖。而且雞糞還被紫云縣周邊有機肥公司收購,每批雞可產雞糞1萬多斤,足夠抵水電費用了!”貓營鎮黃土村9號雞棚養殖戶楊飛說,從2024年7月至今,他已售賣出2批雞,收入12萬多元。
除了讓養殖戶直接受益,該項目還為村集體和當地群眾帶來了多重收益。紫云縣利用南沙區東西部協作資金建成雙層養雞大棚18個,確權給8個村1個社區,村合作社便以每平方米22元的租金出租給安順市立華牧業有限公司,每年可收租金89.8萬元,年均村集體增收9萬元以上。
看到生態雞養殖項目的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紫云縣乘勢而上,利用2024年南沙區東西部協作資金2915萬元,繼續在該縣貓營鎮建設生態雞集約化養殖示范項目,新建養雞雙層大棚16個,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群眾實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
科技的力量延伸至全產業鏈,上游還帶動了紫云縣玉米、大豆的種植,下游雞糞變廢為寶加工成有機肥,脫離產蛋期的老母雞則進入配套屠宰場,實現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譚力 孫豪杰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偉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