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盛夏的傍晚,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的靖宇東路一改往日的寧靜——“煙火靖宇·暖流市集”熱鬧開市,“煙火氣”與“人情味”交融,老街區正青春。
一年以來,靖宇東路這條老街的煥新,是一次深刻的社區實驗。跟隨記者一起來市集中探尋老街背后志愿服務融入治理的創新,看一條老街如何在商居融合中,成為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美好家園”生動樣本。
老街區正青春
一次深刻的社區治理實驗
夜幕降臨,靖宇東路街區黨群服務站外的廣場上,一個個小巧而精致的攤位依次排開,宛如一條發光的彩帶,點亮了整個街區。
走近細看,這里的每一個攤位都充滿了故事。糖畫師傅的勺子上下翻飛,一只晶瑩剔透的“小老鼠”在居民們期待的目光中誕生。手工DIY、公益宣傳、便民理發等近二十個攤位,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社區生活畫卷。
“以前我們店開在街邊,和居民們就是買賣關系,一天下來也說不上幾句話。”沿街商戶老板王先生一邊“練攤兒”,一邊感慨道,“現在不一樣了,街道組織我們把攤位擺出來,和大家面對面。來的不光是顧客,更是街坊鄰居。旁邊攤位的張阿姨,上周還在我這兒修過手機。這感覺很親切!”
活動由楊浦區委社會工作部指導,長白新村街道主辦,基金會公益項目資助。“暖流市集”的“暖”在于,商業的邊界正在被鄰里的溫情所消融。市集不僅僅是交易的場所,更成為了社交的平臺。孩子們在這里結識了新的玩伴,年輕人在手作體驗中找到了共同的愛好,老人們則在便民服務中感受到了社區的關懷。一個平日里可能只是匆匆路過的公共空間,此刻因為人的聚集與互動,充滿了脈脈溫情。
當商業的邊界被鄰里的溫情所消融,一條街便有了家的溫度。這種溫度的營造,源于長白新村街道對于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刻實踐。面對靖宇東路這條老街,“更新”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提升,更是重塑街區的社會結構和情感鏈接。
“暖流”何以涌流?
“眾籌共創”解鎖社區志愿服務密碼
“暖流市集”的涌現,看似偶然,實則是長白新村街道在基層治理上的一次精準“破題”。
記者了解到,“楊浦暖流”計劃是區委社工部發展志愿服務、弘揚社會正能量,從而實現社會善治的的重要舉措,“暖流市集”是該計劃下重點實施的項目之一。
長白新村街道“暖流市集”項目以“公益慈善”為主基調,以“眾籌”“共創”為核心方法,旨在統籌“區域活力、公益慈善、營商環境和基層治理”等多重目標。其成功的關鍵,在于巧妙地撬動了多元主體的參與。
在市集上,街道、社區基金會、專業社會組織同步發力,鏈接街區商戶、大學生文創團隊、各類便民服務資源,一個“共創”的生態圈逐步形成。
商戶們貢獻出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居民們拿出自己的手藝和時間,大學生們帶來了新潮的創意和活力,專業的社會組織則提供了活動策劃和執行的保障。每一個參與者,既是奉獻者,也是受益者。市集真正回歸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本源。
基層治理的密碼,就藏在人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創造力之中。當每一個“微小”的個體都被看見、被尊重、被賦能時,他們所匯聚起來的“暖流”,足以讓整個社區生機盎然,暖意融融。這股在靖宇東路涌動的暖流,正為超大城市實現精細化治理提供著一份來自基層的、充滿溫度的“楊浦方案”。
文字丨沈瑩
圖片丨沈瑩
編輯丨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