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7月20日正式入伏,今年三伏天有點“反常”。伏期總共30天,是近十年少見的“精簡版”,可熱度半點沒縮水。
國家氣候中心說了,副熱帶高壓把熱氣“攢成團”,華北、黃淮等地要遭連續15天35℃以上高溫。長江邊上的武漢、重慶這些老“火爐”,極端時候能熱到40℃往上,大日頭毒得很。
北方的老鄉別僥幸,今年降雨帶北移,空氣濕度跟著漲,悶得像蒸包子。這種天里干活,汗剛冒出來就黏在身上,人容易中暑,莊稼也遭罪。先說地里的玉米,正趕上抽雄灌漿期,最怕高溫曬蔫穗。
葉子卷邊、稈子發皺的時候,趕緊在清晨或傍晚澆點“跑馬水”,別讓根旱著。果園里的蘋果、梨,日頭曬久了會“曬傷”,套袋的要檢查有沒有漏光處。
山地種烤煙的農戶注意,葉片曬脆前,用遮陽網搭半高棚,別讓整棵苗被烤焦。大棚種植的麻煩更大,悶棚里溫度能竄到50℃,菜苗分分鐘被“燜熟”。
一大早就要把頂風掀開,棚腳圍裙卷到1米高,讓過堂風穿過去。實在熱得狠,中午11點到下午3點,得用水霧器在棚頂外噴水降溫。
露地種辣椒、茄子的,趕緊在壟邊鋪秸稈,既能保墑又能給根遮陽。老輩人傳下來的“土辦法”別忘了,割點艾草扎成把,掛在大棚通風口,能驅避暑熱帶來的害蟲。水產養殖的老鄉更要當心,魚塘水溫超過32℃,魚就不愛動彈、吃食少。
每天中午撒點增氧顆粒,晚上把增氧機全開,別讓魚群缺氧翻塘。湖區養蟹的,水草覆蓋率得保持在60%,太少了蟹苗沒地兒躲陰涼。
還有家里養畜禽的,雞舍鴨棚要提前掏開前后窗,掛幾盞滅蚊燈。飼料里拌點電解多維,幫它們抗應激,喝的水換成涼白開,別直接灌井水激著。
有人可能覺得,往年伏天也熱,挺一挺就過去了。
可今年不一樣,夜里低溫都在28℃以上,莊稼和牲口連“歇涼”的空都沒有。
華北平原種玉米的老張就吃了虧,前陣子看預報沒當回事,沒給地頭挖排水溝。結果一場悶雨后,玉米根漚了一片,現在正忙著補苗,耽誤農時不說,損失不少。
我個人覺得,老輩傳下來的“看云識天”依然管用,但手機里的氣象預警更得盯著。
各市縣的氣象APP都有鄉鎮級預報,啥時候升溫、啥時候來雷陣雨,提前三小時就能知道。拿不準怎么應對的,趕緊聯系村里的農技員,他們手頭有針對本地作物的降溫手冊。千萬別硬扛著按老經驗干活,現在的“桑拿天”比往年厲害,該停的活就得停。
比如晌午頭別去打藥,除草劑一曬容易揮發,傷苗又傷自己。澆水也別選正熱的時候,地溫溫差大,莊稼容易“感冒”。
最后給大家列個急茬兒清單:明后兩天趕緊把遮陽網架起來,大棚壓膜繩再緊一遍;給牲口備足消暑的綠豆水,菜園里的葉菜類澆點腐熟的淘米水增強抗曬力;最重要的是,每天睡前看一眼第二天的高溫預警時段,把重活累活都排在早晚涼快點的時候干。天氣難測,咱種地的心里得有本“活日歷”,該躲的躲,該搶的搶,日子才能穩當。
記住了,保住苗、護住牲口,比硬撐著趕工更要緊,留得根基在,秋天才有盼頭。
想知道更多本地應對高溫的土法子和科學招,關注咱們網易號,每天晌午準時嘮農經。伏天雖烤人,咱辦法比熱乎氣兒多,提前打算、見招拆招,日子差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