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事跡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他一生為這個國家盡心盡力,對人民做出了很多貢獻,是值得大家敬仰欽佩的名人。
他在外交方面也有優秀的能力,讓毛主席可以放心的將事情托付給他。在一次與蘇聯方的會談中,總體來說還算順利,但是我國在一些小問題上與蘇方發生分歧。
毛主席與周總理一致認為這些小問題也是原則問題,堅決不肯退步。由于會談中有些文件是需要中蘇雙方一起來協商決定的,中方并不滿意蘇方起稿的文件,周總理只能自己用了兩天起稿了一份條約文件。
蘇方看了周總理起稿的文件后這才表示滿意,并震驚于周總理的能力,對周總理頗為贊賞。
由這件事可以看出周總理的能力非常出色。這么一位領袖人物,卻在1976年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這樣一位偉人去世大家都應該抱著遺憾脫帽致哀,但是也總有不和諧的人物出現。周總理去世時,江青不愿脫帽致哀,但是攝影師卻巧妙捕捉到其低頭的瞬間。
偉大的總理
周總理的可以說是把一生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他在13歲目睹了中華民族飽受欺凌的處境后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
后來這位偉大的領袖也確實做到了。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當時局勢動蕩不安極為危險。
他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之后,為了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的前往日本求學,去探索尋求拯救國家和民族的道路。
1919年4月發生了一件讓全國上下都氣惱而憤恨的事。那就是在法國巴黎和會上中國使團外交失敗。
這件事激化了國內本來就有的矛盾,也讓周總理在5月份參加到了天津學生抗議示威游行當中。
這次抗議游行以政府的讓步而告終,也讓周總理意識到要想解決中國現有的問題,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才干,用政治才能解決。
就在這一年的8月份,他為了反對日本在凡爾賽和會上侵吞山東領土,組織了天津的學生去北京進行抗議活動。不料學生組織與北京當局發生沖突,導致學生領袖被逮捕。
之后周恩來親自到北京,組織了上千名學生迫使政府釋放被關押的學生。這個時候所有學生都把他當作了領袖。
記憶中的他
“周總理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有時16個小時以上,一生如此”
這是鄧小平回憶中的周總理,這幾十年來對工作他一直都是兢兢業業,沒有半點懈怠。
他擁有高尚的品格和堅貞的氣節,為了理想盡心竭力,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值得我們欽佩的領袖人物。
但是這位品格高崇的人物卻在1976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這一天值得被我們所有人紀念。
周總理為了國家和人民付出了一切,他沒有子女和遺產,卻有百萬民眾為他在長街流淚送別。
令人氣憤的江青
就在這萬人為周總理送別的時刻,大家發現江青在送別周總理時居然沒有脫帽致哀,這一時激起了民憤。
周總理的右臂因為墜馬而骨折過,還留下了后遺癥,關于這件事有很多說法,但是大多數說法都表示這與江青有關。
據說周總理是為了避開江青才不慎墜馬,導致胳膊骨折還留下后遺癥的。當時傷得很重,一度需要去蘇聯才能治療,過去了也沒能完全治好,留下了后遺癥。
周總理是因為江青右臂才留下后遺癥的,如果不是因為周總理善良不愿沖撞江青,那么受傷的可能就是江青了。
讓大家氣憤的是周總理的善良沒有換來江青的赤心相待,反而江青把周總理當做政敵對待,給毛主席“打小報告”批斗周總理。
為了權利不惜抹黑同志。這樣忘恩負義的行為大家看在眼里,都覺得江青不是什么好人。
面對周總理這樣把一生都奉獻給事業的人,甚至不愿脫帽致哀。
在大家都在向周總理的遺體脫帽致哀,以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的時候。江青站在遺體旁不愿低頭致哀,還覺得并無不妥。
這不只讓廣大民眾覺得憤怒,連攝影師杜修賢也非常生氣。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拍到江青脫帽哀悼的照片。
在追悼會上,攝影師一直在尋找機會要拍到江青脫帽哀悼照片。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奏哀樂全場人低頭默哀的時候,江青站在前面也跟著緩緩脫下帽子稍稍頷首,一眨眼的功夫又把頭抬了起來,一臉不情愿的樣子。
早已下定決心要拍到江青哀悼照片的攝影師當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當機立斷按下快門,巧妙的捕捉到了這個瞬間。
幸好有這位攝影師我們才能看到這張來之不易的照片。正如有這位總理,才能讓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距離周總理逝世已經47年了,我們會永遠記得總理做出的貢獻,以及他崇高的品格。周總理的精神和品格都值得我們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