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丹麥議會以87%支持率通過《美丹防務合作協議》,允許美軍永久駐扎格陵蘭并行使司法管轄權。格陵蘭自治政府雖發布聲明抗議,但其反對意見被丹麥議會否決。特朗普挑起的冰島加入美國這一鬧劇,終于從鬧劇,變成了現實。
該協議實質性轉移了格陵蘭的軍事控制權,美軍獲得圖勒空軍基地改造權限、稀土資源開發主導權及北極航道監控權。盡管丹麥首相梅特強調“主權未轉移”,法國外長仍公開批評:“這是歐洲首次將領土防務全權外包給域外國家。”不過我覺得他還是說得太溫柔了,從本質上說,這根本就是直接對著美國下跪了。
2025年3月該國曾拒絕特朗普購島提議,但四個月后主動讓渡軍事控制權。官方解釋為“應對俄羅斯威脅”,但北約內部文件顯示,俄軍在北極地區2025年新增兵力不足3000人。更現實的壓力源自美國關稅威脅:丹麥出口美國的風力發電機部件面臨25%懲罰性關稅。德國總理僅表示“關注”,歐盟其他國家未組織聯合抵制。格陵蘭議員卡爾森質疑:“丹麥為保住風力發電訂單,把我們變成了美國的軍事前哨。”
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軍事上,圖勒基地升級為導彈防御系統中樞,覆蓋半徑涵蓋俄核潛艇基地摩爾曼斯克。俄國防部原計劃2025年投入使用的12座北極港口陷入被動,俄軍在7月22日軍演中未進入格陵蘭500海里范圍。經濟上,美國資本取得優先開發權:格陵蘭稀土儲量預計占全球25%,白宮隨后批準通用動力開發南部礦區。航道規則亦重新洗牌,中遠集團2025年經由北極航線的114艘商船被要求接受美國海運局“安全核查”,預計年延誤成本增加1.8億美元。
除此之外,中國的北極戰略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為美國的行動,耗資4.3億美元參股的格陵蘭深水港項目被暫停,美國海岸警衛隊接管港口改造工程。中資在俄羅斯薩貝塔港的貨物周轉量被強制壓縮30%,俄方以“軍事合作敏感”為由凍結中企新投資申請。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中國北極科考船2025年申請靠泊許可遭拒次數同比增加400%。
該事件推動域內國家加速站隊。冰島總理在7月27日接受美國海岸警衛隊駐軍提議,挪威延長五處美軍雷達基地租期至2050年。加拿大外交部長公開承認:“傳統主權概念正在北極地區重構。”
格陵蘭自治權的萎縮已成定局。協議規定美軍人員涉案均由軍事法庭審判,格陵蘭司法機構無權過問。圖勒基地擴建工程占用原住民狩獵區230平方公里,補償方案需華盛頓審批。當地報社《極地郵報》統計:2025年7月后,島上67%公共決策需報備美軍司令部備案。
至此,中美俄三大國中的兩個已完成實質領土控制延伸——俄羅斯靠武力強占,2025年俄軍控制烏東四州消耗預算超600億美元,但是他們的軍事行動不能算是失敗,而且俄羅斯的控制區正在向基輔方向延伸
美國借協議掌控,最終格陵蘭島的成本僅為基地升級款73億美元,且通過礦產開發權預售已回收35億。美國務院用此技術性規避“主權”爭議,將協議定位為“軍事資源共享”,而俄方對烏東地區的“并入”宣言直接挑戰國際法。
現在只有中國還在堅持“尊重主權完整原則”,但全球主要政治學者已達成共識:新的全球領土秩序正在不斷成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