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上挺熱鬧,一條接一條的鐵路新聞又一次讓世界感到了什么叫中國基建的洪荒之力,四條跨國鐵路項目突然來了個大轉向,全都塵埃落定了,這些項目很多都拖了十幾年,一度被認為基本沒戲,可偏偏都在這兩年突然柳暗花明。
為什么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集體落地了這么多項目?我們是想通過這些項目向外界釋放什么信號呢?
四條跨國鐵路橫空出世
頭一條鐵路就是中泰高鐵二期,這條鐵路已經聊了好多年,2025年初泰國那邊終于批準了項目,這條高鐵從昆明一直通到曼谷。
建成以后大伙兒可以過上早上在昆明吃米線,晚上到曼谷逛夜市的生活,我們也將通過這條鐵路更好的連接東南亞,今后東南亞的商品可以更方便地運到咱們這兒,這波操作一定會給國內經濟帶來一波紅利。
第二條是中越跨境鐵路,別看中越鐵路連通的只是鄰居,但這個項目的意義可一點都不小,這條從老街-河內最終到海防的鐵路全長接近400公里,途經越南首都河內和重要港口海防。
對咱們來說,這條鐵路直接打通廣西和越南的連接,越南是東南亞的重要經濟體,有了這條鐵路,中越兩國的貨物往來能省不少時間和成本。
快速高效的物流是經濟發展的第1步,對從事中越貿易的企業來說這條鐵路就是福音。
再加上越南這些年經濟發展挺快,制造業有了崛起的苗頭,我國不少企業已經跑去越南設廠,鐵路一通,從事跨境貿易的企業就能節省不少物流成本,發貨速度也會大幅提升。
越南的制造業優勢加上我國龐大的市場需求,雙方一拍即合的經濟效應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第三條是中吉烏鐵路,這是我國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之后的中吉烏鐵路將連通我國和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三國,是一條實實在在的中歐陸路大通道。
這個項目從提出到落地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鐵路一旦建成,從我國出發的貨物可以直接穿過中亞進入西亞和歐洲市場。
咱們國家這兩年本來就倡議一帶一路進行國際合作,中亞國家的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這條鐵路一定會讓咱們和中亞之間的合作更為緊密。
最后一條是中蒙跨境鐵路,這是咱們和蒙古國之間的第三條跨境鐵路,中蒙兩國為了這條鐵路談了17年,現在也終于塵埃落定了。
等到跨境鐵路修成之后,內蒙古和蒙古國之間的交通就會更加便捷,蒙古國是世界少有的礦產大國,咱們國家這兩年也從蒙古進口了不少的礦石,國內的商品也可以通過這條鐵路更加便捷地運到蒙古,雙方的貿易額一定會因項目突飛猛進。
這四條鐵路每一條都不是隨隨便便的基建項目,而是我國在全球交通網絡中的大布局,不論是東南亞、中亞還是咱們的鄰居越南和蒙古,鐵路就是拉近我們彼此之間距離的橋梁,我國這么頻繁地搞這些跨國鐵路項目到底是要釋放什么信號呢?
釋放的信號有哪些?
我們國家在戰略布局上向來深遠,四條跨國鐵路的突然落地,肯定也不是一時興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地緣大變局,這些年國際局勢變得有點復雜,大國之間的博弈一直在加劇。
除了我們一直秉持和平發展之外,其他大國都在拼了命的爭奪自己的地方會有壓力,有些國家總想著把自己的周邊地區打造成自留地,不讓別人染指。
咱們的這些跨國鐵路項目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提速,就是在發出中國的聲音,這些鐵路不光是為了貿易,更是為了打通地緣政治上的關節,提升咱們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
還有一點就是多元化合作,這些年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的聲音不少。在這樣的環境里靠單一大國的支持顯然不太靠譜。
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這些都是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我國也必須要開始尋求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咱們是想通過鐵路網與周邊國家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
這樣咱們對某些單一海上通道的依賴就會減少,可以更好的保證我國的能源和物流安全,做到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再加上這兩年我們在海外進行了鐵路建設效果都還不錯,中老鐵路開通之后直接讓老撾的經濟跟著起飛,這種帶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看到鐵路合作巨大潛力的沿線國家誰都紛紛向我國拋出了橄欖枝。
這就是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鐵也讓不少東南亞國家認清了我國的潛在實力,作為東南亞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印度尼西亞因為這條高鐵直接鳥槍換炮,拉動當地經濟不說,還帶來了旅游業的騰飛。
這些鐵路的落地讓咱們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提升了不少,對國家來說,鐵路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基建項目,它是一條條經濟動脈。
一旦動脈被打通,我們就可以更好的實現亞歐大陸經濟一體化的目標,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也會變得更加緊密。
中國企業又憑啥出海搶灘?
鐵路一響,黃金萬兩,是絕對的說俗但理不俗,跨國鐵路網一旦建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經濟。就拿中泰高鐵來講,昆明到曼谷朝發夕至,鐵路拉近的不僅是距離,更是兩個大市場的聯系。
我國很多企業都非常喜歡東南亞市場,鐵路通了以后不只貨物運輸更快捷,人員往來也會更加方便,旅游、商貿和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都會受益。
云南企業的產品可以通過高鐵迅速運到泰國,同時把泰國特產帶回國內,這個流通速度會讓市場活躍度提升一大截,對老百姓來說,未來購買泰國商品將會更加便宜,所以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好事兒。
中吉烏鐵路可以讓咱們國家通往中亞和西亞歐洲的路子更寬,中亞國家的資源豐富,油氣,礦產和農產品各類資源正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所需要的。我國工業產品和技術裝備也能通過這條鐵路更快地進入中亞和歐洲市場。
鐵路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咱們的城市和企業自然也跟著受益,之前我們的跨國貿易和物流基本上都在東部沿海地區,物流和貿易的渠道也比較單一,基本上是靠海運。
但是鐵路開通之后,原本比較內陸和遠離海洋的城市就迎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昆明和烏魯木齊這些西部大城都將會成為國際交通樞紐。
我們通過鐵路輕松把內陸閉塞之地變成了開放前沿,城市的經濟定位和發展方向都會有所轉變,未來這些中國城市將不再只是地區性的中心,而是有機會成為國際性的物流中心和商貿中心。
城市的地位提升了,企業的機會自然也多了,企業的收入高了國家稅收高了不說,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富足,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搞出海策略。
我們手里握著的王炸就是咱們的基建實力,這幾年中國建筑軍團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相當亮眼,各種各樣的項目都成了名副其實的當地名片。
我們在很多項目的建設和施工過程不光可以全程包辦,還做到了從工程設計到后期運營維護的全鏈條扶持,除了高鐵之外,咱們的建筑企業還在非洲修了蒙內鐵路,直接讓東非的物流效率大為提升,也讓咱們的基建水平在非洲站穩了腳跟。
現在中國基建的標準已經成了世界的標桿,曾經世界上普遍認同的歐美標準已經成為了歷史,這就是咱們通過這么多年的技術積累形成的中國實力。
同歐美企業對外建設只看利益不同,我們國家在項目上還是非常有口碑的,產業鏈完整讓我們在國際市場上有了更多的競爭優勢,工程施工質量和對當地的友好,也讓我國企業在全球多地的口碑越來越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基建項目隨著中國建筑企業出海,其他配套設施建設也跟著受益,咱們在巴基斯坦搞的中巴經濟走廊除了將公路修好之外,我們的企業還參與了沿線的電廠、港口和園區建設。
這些年中國企業就是這樣通過一個個項目把自己的技術和標準帶了出去,還順便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這就是實實在在的雙贏。
所以我們企業出海根本就不是奔著單純賺錢去的,我們在建設的過程中不斷的播撒中國文化的種子,同時還在不斷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
很多企業在參與國際項目的過程中與當地企業和政府建立了更緊密的合作,也跟著國外企業學到了不少國際上先進的運營經驗和管理方法。
這就讓我們的企業不光走得出去,也帶回了不少新鮮的東西,又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回過頭來也促進了國內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結語
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國策略,表面上看我們通過鐵路和周邊國家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更好的完成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標。
實際上咱們的企業憑著基建實力和全產業鏈優勢出海,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好地認識到中國的方方面面。
所以未來世界舞臺上的中國基建一定還會繼續發光發熱,咱們已經站在了新一輪全球化競爭的潮頭,而鐵路網的鋪開只是這場大戲的序幕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