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子好過了,大家不再只想著 “吃飽”,而是要 “吃好”,酸奶這東西又好喝又有營養(yǎng),自然成了多數(shù)家庭的心頭好,可誰能想到,市面上一半多的酸奶不光營養(yǎng)不夠,甚至還是傷身體的科技添加劑!
掛羊頭賣狗肉
你在超市看到的“酸奶”可能壓根不是酸奶,而是一瓶披著羊皮的“糖水精”,北京的崔女士最近就栽了個跟頭,她在貨架上看到一款包裝特別精致的“新西蘭酸奶”,以為質(zhì)量肯定錯不了。
結(jié)果拿起來認真看,瓶底偷偷寫著:“風味酸乳”,再掃眼配料表,蛋白質(zhì)不足1.2克,糖排第二,說白了就是瓶糖水,冒充健康的喝的。
崔女士的“踩雷”不是個例,她這次發(fā)現(xiàn)算是揭開了超市里“偽酸奶”的一角遮羞布,后面一查才發(fā)現(xiàn)連不少有名的品牌也榜上有名。
東致、愛養(yǎng)牛這些大家信得過的牌子,也被查出來蛋白質(zhì)含量嚴重不達標,有的甚至不到1克,連最基本的“乳飲料”門檻都沒夠上。
按照國家標準,真正的酸奶也就是“發(fā)酵乳”,蛋白質(zhì)含量要至少達到2.3克,而這些打著“酸奶”旗號的貨,配料其實就是水、糖、香精、增稠劑,發(fā)酵乳的比例少得可憐。
更讓人窩火的是,有的東西還標著 “兒童專用”“孕婦推薦”,看著特健康,結(jié)果糖比可樂還多,你以為是給孩子補營養(yǎng),其實是灌了一肚子糖。
這些“偽酸奶”的套路一個比一個深,比如瓶身上大大寫著“風味酸奶”,但“飲品”兩個字不是藏在瓶底就是小到幾乎看不見,普通人一眼掃過去,根本注意不到這個“貓膩”。
更有甚者,居然把“其他沒了”注冊成品牌名字,營造一種“成分干凈、沒有添加”的錯覺,實際上卻是貨不對板。
這波操作說白了就是“包裝騙人”,拿外觀唬你,讓你以為自己買的是貨真價實的健康食品,實際上是智商稅交得明明白白。
商家就靠這種信息差,一邊吹 “有營養(yǎng)”“沒添加”,一邊使勁往瓶里加糖,借著消費者的信任賺錢,最可氣的是,明明寫得明白,偏把關(guān)鍵信息藏得嚴嚴實實,這哪是玩文字游戲,根本是糊弄我們的選擇權(quán)。
商家套路深
商家是怎么讓這些假酸奶明目張膽地擺上貨架,還賣得這么熱鬧的?
從包裝就開始耍花樣,比如瓶身上的“酸奶”兩個字印得又大又亮,生怕你看不見,但關(guān)鍵的“飲品”兩個字,卻被塞在瓶底或邊角,字號小得像螞蟻走路,不仔細看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
你以為自己買的是正經(jīng)酸奶,結(jié)果壓根沒入門檻,更聰明的,是他們玩“概念營銷”,什么“保加利亞長壽村秘方”“阿爾卑斯雪山靈感”。
聽起來就像是從歐洲進口的神仙飲料,實則不過是國產(chǎn)奶粉兌水,再加點香精、色素和稠化劑,就搖身一變成了高端“酸奶飲品”。
再貼上“0蔗糖”“孕婦專用”“兒童定制”等標簽,立馬戳中家庭用戶的軟肋,可你真翻配料表一看,所謂“0蔗糖”只是沒加蔗糖,換成了果糖、葡萄糖、麥芽糖這些“隱形糖精”,甜得更猛,傷得更深。
那商家為什么這樣干?
說白了就是:賺錢太容易了,真正的酸奶得用新鮮牛奶加益生菌發(fā)酵,還要全程冷鏈運輸,成本高、保質(zhì)期短,利潤自然就不高,而這些“假酸奶”呢?
奶粉兌水,加點香精和稠化劑,一瓶成本連1塊錢都不到,隨便包裝一下放超市,一瓶就能賣你十幾塊,利潤能翻幾倍甚至十幾倍。
有的廠家更黑心,為了壓成本,連底線都不要了,直接用變質(zhì)奶粉或過期原料,有些生產(chǎn)線連殺菌都不認真做,出來的所謂“酸奶”,菌落數(shù)超標幾百倍。
一條黑工廠生產(chǎn)線,一天能灌幾十萬瓶這種“科技糖水”,看起來白白稠稠,入口順滑,其實就是一堆化學原料勾兌出來的玩意。
更嚴重的是,這些假酸奶已經(jīng)不只是騙錢那么簡單了,它還在悄悄傷人,有孕婦因為長期喝“孕婦專用酸奶”,查出妊娠期糖尿病。
有家長給孩子喝了“兒童酸奶”,孩子卻因急性胃炎被送進醫(yī)院,這些事例擺在那里,不是嚇唬人,而是真實發(fā)生的教訓。
三招教你一眼識破假酸奶
很多人以為假酸奶被曝光、被罰款、下架后,事情就算結(jié)束了,但現(xiàn)實比你想象的要陰險得多。
對一些企業(yè)來說,被抓反而是生意的一部分,他們早就準備好了“后門”,一個品牌出事了,立馬換個新馬甲,繼續(xù)上線照常賣貨,更離譜的是,有的甚至連包裝都懶得改,只改個名字消費者就又中招了。
這操作你看著氣人,他們卻樂在其中,因為他們知道罰得不痛不癢,別看一張罰單寫著“幾十萬”,但對那些一天能賣幾十萬瓶的廠家來說,這點錢還不夠打廣告的。
他們干脆把罰款當“公關(guān)預算”:出點事上熱搜、道個歉,品牌反而更出圈,流量不減反增。
電商平臺有時候也像是這些假酸奶的“溫床”,今天這個鏈接被舉報下架了,明天換個ID重新開張,賣得還是同樣的貨,只要監(jiān)管沒跟上,利潤還那么高,這種“糖水冒充酸奶”的騙局就會一直卷土重來,防都防不住。
那普通人到底該怎么辦才能辨別真假酸奶呢?
第一招看名字,真正的酸奶包裝上一定得寫明 “發(fā)酵乳” 或 “酸乳”,這才是國家認的 “真酸奶”。
但如果你看到的是“風味酸奶飲品”“乳酸菌飲料”之類的字眼,直接放回貨架,它根本不是酸奶,就是飲料裝扮的糖水。
第二招看配料表,排在前面的成分含量越高,真酸奶頭一位一定是 “生牛乳” 或 “鮮牛奶”。
如果你看到第一位是“水”,不用懷疑這就是兌的,一個好酸奶的配料應(yīng)該簡單明了:牛奶、菌種、微量糖,別的添加劑越多,貓膩越大。
第三招看營養(yǎng)成分表,重點看蛋白質(zhì)含量,國家定了:發(fā)酵乳的蛋白不能少于 2.9 克,風味酸奶不能少于 2.3 克,比這低的,就是假的。
再看糖分,碳水化合物最好別超過12克,還有脂肪含量,也不能太低,太低可能是為了減成本而偷工減料。
好消息是國家最新的食品標簽標準已經(jīng)落地,對虛假命名和成分“障眼法”將越來越嚴,但我們不能光靠政策,也要靠我們自己看得清楚,買得明白。
可這也挺讓人心酸的,我們只是想給孩子、家人買瓶健康酸奶,卻得像“食品偵探”一樣盯標簽、查配料、掂斤算克,我們想要的不是訓練識騙的能力,而是一個不用防備、敢放心買東西的世界。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