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一項研究的誕生,都離不開醫者探求真理的執著;每一項成果的發表,都離不開醫者堅持卓越的付出。由中國抗癌協會指導、中國抗癌協會基層賦能委員會特別策劃的CACA專家說-STAR訪談項目暨科研洞見,大咖請講,讓我們走進研究者,解讀數據背后的力量。
本期特邀福建省腫瘤醫院徐沁教授接受專訪,就2025年發表于《BMC Medicine》題為“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PD-L1陽性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患者的長期療效和更新生存結局”的研究展開詳細討論。
?特邀嘉賓?
徐沁
福建省腫瘤醫院
副教授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亞專科主任
日本神戶大學醫學系博士
福建省腫瘤醫院婦科大科科副主任 婦科放療科亞專科主任
福建省百千萬備選人才
福建省杰出青年人才
中國抗癌協會宮頸癌專委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整合康復專委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近距離專委會常委
福建省抗癌協會近距離放射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
福建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福建省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常委
福建省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
發表SCI文章30余篇,共計影響因子282.459分,其中以通訊或第一作者分別發表論文于JCO、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JAMA network open、Cancer Communications、Clin Transl Med、BMC medicine、Med等期刊,Annal of Oncology, BMC meidcine 審稿人
主持國家級,省級以及廳級自然科學基金十余項,第一完成人獲得多項省級科技進步獎
《腫瘤醫學論壇》:2025年7月1日,由您團隊開展的“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復發性晚期宮頸癌的II期研究”長期隨訪數據在國際期刊《BMC Medicine》(IF:8.3)見刊,引起廣泛關注。作為主要研究者,請您分享一下開展該項研究的初衷以及本次更新的數據?
徐沁教授: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見惡性腫瘤,是中國女性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1-2]。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患者即便接受標準治療方案,療效卻仍不理想[3]。目前,鉑類化療耐藥后,二線及后線治療缺乏標準方案且預后較差,亟需探索新的治療策略。
安羅替尼是一種新型小分子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腫瘤血管生成和生長具有廣泛的抑制作用[4]。信迪利單抗是特異性靶向 PD-1 的單克隆抗體,能阻斷 PD-1 與 PD-L1、PD-L2 的相互作用。我們團隊既往招募 42 例 PD-L1 陽性復發性宮頸癌患者,在 39 例可評估療效的患者中,采用上述聯合療法取得客觀緩解率(ORR)59.0%、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9.4 個月的結果[3],該研究已發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本次更新的長期隨訪數據顯示:中位隨訪時間 47.2 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17.8 個月(95% CI:12.3-36.5),1 年、2 年、3 年 OS 率分別為 69.2%(95% CI:53.4-83.2)、43.6%(95% CI:30.5-62.3)、33.3%(95% CI:21.4-51.9),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13.2 個月(95% CI:8.2-41.8)。此外,對 PIK3CA 突變患者的預后分析顯示,其與野生型患者相比,PIK3CA 突變患者的中位 PFS 和 OS 在數值更長,但未達顯著性統計學差異,推測原因與樣本量較少相關。該更新結果已發表于《BMC Medicine》(IF:8.3),證實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在 PD-L1 陽性晚期宮頸癌二線或后線治療中可實現長期獲益[5]。
《腫瘤醫學論壇》:本研究歷時多年,期間收獲SGO、ASCO、ESMO大會口頭匯報及壁報展示,和JCO發表等多個重要階段成果,如今收獲長期隨訪數據,您認為本研究中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在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患者治療中有哪些優勢?
徐沁教授:
根據《NCCN臨床實踐指南:子宮頸癌(2025.V1)》,對于 PD-L1 陽性患者,推薦抗 PD-1 抗體單藥(帕博利珠單抗或納武尤利單抗)用于二線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治療[6]。其中,KEYNOTE-158 研究中帕博利珠單抗的 ORR 和中位 OS 分別為 14.3%、11 個月[7];CheckMate 358 研究中納武尤利單抗的 ORR 和中位 OS 分別為 25.0%、21.9 個月[8]。Tisotumab vedotin作為新型抗體偶聯藥物(ADC),已獲 FDA 批準用于接受過化療的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治療,其 ORR 為17.8%,中位 OS 為 11.5 個月[9],其他 ADC 藥物治療該類患者的小樣本數據顯示,ORR 多在 50% 左右[10]。而 ADC 藥物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相關研究中,ORR 未超過 60%,6 個月 PFS 率僅 65.7%[11]。上述數據表明,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的治療仍需突破。
近日,吳小華教授牽頭的 II 期臨床研究(SHR-1210-II-217)發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2],結果顯示法米替尼聯合卡瑞利珠單抗的中位 PFS 為 8.1 個月,中位 OS 為 20.2 個月,從另一角度證實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的顯著生存獲益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SHR-1210-II-217 研究中法米替尼聯合卡瑞利珠單抗方案≥3 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發生率為 78.8%[12],CLAP 研究中阿帕替尼聯合卡瑞利珠單抗的≥3 級 TRAEs 發生率為 71.1%[13]。在本研究中,隨著隨訪時間延長,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方案≥3 級 TRAEs 發生率(16.7%)與此前報告一致[3],表明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的藥物組合安全性較優。
《腫瘤醫學論壇》:基于您的臨床和科研經驗,請您談談根據本項研究得到的啟發或未來值得探索的方向。
徐沁教授:
目前宮頸癌晚期二線治療方案較多,涵蓋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及抗血管生成藥物等,這些藥物在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治療中均有小樣本臨床研究數據。隨著新型靶向藥物的不斷涌現,可研究該聯合方案與這些藥物的協同或序貫應用價值,以豐富治療手段,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從本研究的分子標志物分析來看,安羅替尼作為多靶點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不僅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生長、改善免疫微環境的作用,在攜帶PIK3CA突變的患者人群中還存在深入機制研究及臨床應用的潛力。由于宮頸癌患者中 PIK3CA 突變率可達 40% 以上,未來可重點探索針對該人群的更多聯合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71:209-249, 2021.
[2].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Cancer J Clin, 66:115-132, 2016.
[3].Xu Q, Wang J, Sun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ntilimab Plus Anlotinib for PD-L1-Positive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Prospective Phase II Trial. J Clin Oncol, 40(16):1795-1805, 2022.
[4].Shen G, Zheng F, Ren D, et al. Anlotinib: a novel multi-targeting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11(1), 2018.
[5].Liu J , Lan C , Liu T ,et al.Long-term efficacy and updated survival outcomes of sintilimab plus anlotinib in patients with PD-L1-positive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J].BMC Medicine, 2025, 23(1).
[6].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Cervical Cancer, Version 1. 2025.
[7].Chung HC, Ros W, Delord J-P,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mbrolizumab in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 KEYNOTE-158 Study. J Clin Oncol, 37(17):1470-1478, 2019.
[8].Oaknin A, Moore K, Meyer T, et al. Nivolumab with or without ipilimuma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CheckMate 358): a phase 1-2, open-label, multicohort trial. Lancet Oncol, 25(5):588-602, 2024.
[9].Vergote I, González-Martín A, Fujiwara K, et al. Tisotumab Vedotin as Second- or Third-Line Therapy for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 N Engl J Med, 391(1):44-55, 2024.
[10].Meric-Bernstam F, Makker V, Oaknin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 in patients (pts) with HER2-expressing solid tumors: DESTINY-PanTumor02 (DP-02) interim results. 2023 ASCO, Abstract LBA3000.
[11].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sac-TMT) plus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2024 ESMO, 716MO.
[12].Xia L, Zhang K, Tang Y, et al. Camrelizumab Plus Famitinib versus Camrelizumab Alone and Investigator's Choice of Chemotherapy in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J Clin Oncol. Published online June 25, 2025.
[13].Lan C , Lu H ,Zhou L,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outcomes an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re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with camrelizumab plus apatinib in the phase II CLAP study[J].cancer communications, 44(6):654-669, 2024.
指導專家:徐沁教授 編輯:三一
聲明:本文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為了解資訊使用,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該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信息被用于了解資訊以外的目的,平臺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