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徐匯區委宣傳部(區精神文明辦)打造的“名家面對面”系列活動——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美育大課堂”第五季第三講《海派滑稽與上海方言》在徐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上演。國家一級演員、獨腳戲表演藝術家毛猛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讓觀眾在歡笑與感動中領略到了傳統藝術的當代價值。
名家面對面現場
一曲獨唱,萬眾共鳴
獨腳戲,這朵在上海百姓生活土壤中綻放的傳統曲藝之花,以其貼近生活、妙趣橫生的藝術魅力俘獲了無數觀眾。滬語作為這門藝術的靈魂,以其婉轉悅耳的音律、活潑生動的俚語,為獨腳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藝術活力。
毛猛達分享帶來的禮物
在現場,毛猛達獲頒“美育導師證書”,同時他也進行了禮物回贈。在與主持人夏磊的精彩對談中,毛猛達以數十載舞臺沉淀,為觀眾鋪展開一幅絢麗的藝術畫卷。從《外國人學唱中國歌》到《球迷》,從《天涯同命鳥》到風靡滬上的《石庫門的笑聲》,他用細膩傳神的表演將市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演繹得淋漓盡致。毛猛達感慨道:“真正的滑稽藝術不在于嘲弄他人,而在于笑中有淚,諷中有愛,而滬語正是傳遞這份深邃情感的絕佳媒介。”
在這堂藝術與生活交融的特別課程中,毛猛達不僅分享了獨腳戲的創作心得,更深入探討了這門藝術在新時代的傳承之路:要善于發掘滬語的現代表達,讓“笑料”既源自生活又升華生活,使年輕一代也能領會并愛上這門以滬語講述的獨特藝術。
舞臺上,毛猛達一開腔,地道醇厚的滬語便如一縷清風拂過,鏗鏘的表演節奏感瞬間將觀眾帶入了上海老弄堂的時光隧道。“門檻精”一詞,既道出上海人明察秋毫的特質,又暗含生活的智慧之光;“嘎三胡”則如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勾勒出鄰里之間溫馨閑話的生活剪影。
滬語傳情,文脈承憶
本期美育大課堂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廣泛關注,公開放出的160個社會名額很快就被一搶而空。活動現場,毛猛達的精彩演繹更是讓戲迷過足了癮。
毛猛達與現場觀眾互動
“今天的演出令人耳目一新,不僅重新認識了獨腳戲的藝術魅力,更深入體會了滬語所承載的文化底蘊。”有觀眾如是感慨。還有人說:“原本以為只是懷舊式的幽默,沒想到能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看到滬語如此動人的文化價值,實在令人感動。”
據了解,“美育大課堂”將繼續以“名家面對面”系列活動為紐帶,巧妙串聯藝術名家、公共空間與市民需求三大要素,打造行走的藝術課堂。
毛猛達與全場觀眾合影
記者:徐喆衎、陸翔、施昱辰
編輯:羅時珎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