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吉利控股集團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總銷量達193.2萬輛,同比增長30%;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突破百萬輛大關,達100.1萬輛,同比增長73%,滲透率52%。二季度表現同樣穩健,銷量98.5萬輛,同比增長29%;新能源銷量53.8萬輛,同比增長65%,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5%。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的表現同樣亮眼:上半年銷售140.9萬輛,同比增長47%;新能源銷量72.5萬輛,同比上漲126%。基于這一強勁勢頭,吉利汽車將全年銷量目標從271萬輛上調至300萬輛,成為2025年首個宣布上調年度目標的中國車企。
在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集團銷量TOP10榜單中,吉利控股穩居第三。在多數車企增速乏力的當下,這份兼顧“量”(高增長)與“質”(高滲透)的雙優答卷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吉利在品牌與技術整合、全球化布局及科技生態體系構建上的協同發力。
戰略整合釋放增長新動能
今年上半年,吉利控股根據《臺州宣言》精神,持續推動汽車業務整合,回歸一個吉利。這并非簡單的品牌收縮,而是通過資源整合實現技術共享、效率提升與差異化定位的精準平衡,最終形成“1+1>2”的協同效應。
品牌矩陣的協同發力成為關鍵增長引擎。上半年,吉利銀河以54.8萬輛的銷量和232%的同比增速,成為當之無愧的“火車頭”,半年時間便完成了年度“百萬銀河”目標的一半以上。領克以15.4萬輛銷量、22%的增速穩步前行。極氪憑借9.1萬輛的銷量,繼續鞏固了其30萬元以上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的地位,其在港澳地區積極鋪設充電網絡(覆蓋170余座充電站、2300多個終端),將“用戶體驗”打造為核心差異化標簽。
這種整合帶來的協同效應同樣惠及豪華品牌陣營。沃爾沃汽車上半年全球銷量35.4萬輛,新能源滲透率達到44%,15.5萬輛的新能源銷量彰顯其全面電動化戰略的穩步推進。極星汽車銷量增長51%,達到3.0萬輛,成功進入法國市場,其運營的Polestar Charge充電網絡已成為歐洲規模最大的公共充電網絡之一,為其全球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專注于性能的蓮花汽車,則通過啟動“2025蓮花杯單一品牌賽”,以EMIRA(參數丨圖片)為統一賽車型號,持續強化品牌基因。
技術層面的整合是吉利協同效應的深層根基。2025年以來,吉利在技術層面的兩次關鍵動作尤為矚目:3月,吉利發布集團統一的智能安全輔助駕駛系統——千里浩瀚。該系統提供5個層級的方案選擇,最高算力可達1400TOPS,能夠靈活覆蓋集團旗下各品牌全系不同價位的車型,在避免研發資源重復投入的同時,精準滿足多元化用戶需求。今年4月,吉利控股宣布整合旗下電池業務,將原有的金磚電池、神盾短刀電池,統一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這不僅是名稱上的合并,更是將自研電池安全系統與電芯核心技術深度融合,追求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雙重突破,為銀河、極氪等車型的續航與安全保障提供了堅實后盾。這兩項舉措,正是“回歸一個吉利”戰略在核心研發層面的具體體現。
燃油車與新能源的平衡,則成為吉利整合能力的另一重體現。吉利中國星系列上半年以61.6萬輛的銷量,連續16個月穩居自主品牌燃油車銷量榜首。這背后是“油電同平臺”技術的支撐——中國星系列的模塊化架構既能支撐燃油車型的持續迭代,又為插混車型提供了研發基礎,這種“兩條腿走路”的策略,確保了吉利在激烈的行業轉型期,依然能在傳統優勢領域站穩腳跟。
全球化布局邁向生態化新階段
在國內市場穩步增長的同時,吉利的全球化布局也在向更深層次的生態化演進。吉利上半年海外出口量達18.4萬輛,其背后是一套遠超“賣車”邏輯的全球化生態布局。與單純追求出口數量的企業不同,吉利的全球化正從“產品出海”向“技術出海”“生態出海”躍遷,通過本地化研發生產、供應鏈構建與用戶服務網絡的搭建,在全球市場建立起可持續的競爭力。
在歐洲市場,領克品牌上半年銷量突破萬輛,這一成績的獲得源于領克對本地需求的深度洞察。以領克Z20(海外名稱領克02)為例,其搭載的Aurobay極光灣科技混動系統,針對歐洲路況優化了動力輸出邏輯,既滿足了當地用戶對操控性的要求,又符合嚴苛的排放法規。更關鍵的是,領克與沃爾沃共享歐洲售后網絡,通過資源協同降低了渠道成本。
在亞得里亞海區域,吉利展現了其“精準卡位”的市場策略。吉利國際EX5同步登陸該區域六個重要市場,這并非盲目擴張,而是基于對當地經濟水平、路況特點與消費偏好的調研。該車搭載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針對山區多彎路況進行了專項優化,續航里程則適配當地用戶日均通勤距離,這種“定制化”產品策略,讓其在進入市場初期獲得了超出預期的關注度。
在東南亞,吉利通過與當地零部件巨頭組建合資工廠,實現了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成功將海外主力車型的綜合成本降低了15%~20%。
時空道宇的海外布局,則為吉利的全球化開辟了獨特的“技術維度”。其在馬來西亞成立合資電信業務運營公司,開創了中國車企投資并運營海外電信企業的先河。此舉不僅服務于吉利星座低軌衛星的通信需求,更能為當地提供融合“地面網絡 + 衛星”的創新通信解決方案。這種“技術標準輸出”模式,讓吉利的全球化超越了汽車產業的邊界,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壁壘。
“天地一體化”構筑出行壁壘
支撐吉利銷量增長與全球化突破的,是其構建的“天地一體化”科技生態。這一生態不僅支撐了當前的汽車業務,更打開了未來出行的想象空間,而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則是對這一生態實力的最佳背書。
今年3月,吉利控股集團作為IATF國際汽車標準合作組織有史以來首個亞洲會員,榮獲“杰出貢獻獎”。這份榮譽背后,是吉利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主導制定多項行業技術規范的實力體現。這種“標準話語權”的獲得,讓吉利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了先發優勢。
4月,吉利和雷諾合資組建的全球化動力公司——浩思動力(Horse Powertrain)子業務集團之一,Aurobay極光灣科技的高性能混動系統斬獲美國PACE大獎,打破了歐美企業在動力系統領域的長期壟斷。該系統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全域自適應”能力,可根據不同地區的燃油品質、氣候條件自動調整運行邏輯,這正是吉利全球化研發能力的集中體現。
更具突破性的是,領克Z20、極氪7X和極星4三款車型,近期均以創紀錄的高分同時榮膺2025年度Euro NCAP五星安全評級,進一步印證了吉利在安全技術上的全球領先性。
“全域AI”布局是吉利科技生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與多數車企將AI局限于座艙或駕駛輔助不同,吉利已將AI技術滲透到汽車研發、生產、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在架構設計階段,AI算法優化車身配重比;在動力管理中,AI實時調整電池充放電策略;在底盤控制上,AI根據路況自適應懸架參數,提供更優的操控與舒適性。這種覆蓋車輛“全身”的智能化,使得吉利的智能汽車不再是功能點的簡單疊加,而是實現了系統性能力的飛躍。
低空經濟與低軌衛星的布局,更顯吉利的長遠眼光。沃飛長空的純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AE200已完成關鍵技術攻關,預計2026年取得適航認證,實現商業化運營。這款產品不僅拓展了“吉利出行”的邊界,更與地面汽車形成“立體出行網絡”。這種“天地一體化”的生態構建,讓吉利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未來綜合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加速轉型。
記者手記
當汽車產業步入百年變革的深水區,單一爆款車型已難以支撐企業的可持續增長,真正的競爭已演變為體系能力的全面較量。品牌矩陣間的協同效率、全球化生態的扎根深度以及科技研發的市場轉化能力,正是吉利上半年表現的核心密碼。
吉利汽車將全年銷量目標上調至300萬輛,體現出其對自身體系能力的高度自信。對于吉利而言,300萬輛的年度目標只是一個新起點。隨著品牌整合的持續深化、全球化生態布局的不斷完善以及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這家中國汽車巨頭正一步步從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向覆蓋地面交通、低空出行、能源服務的綜合型出行解決方案提供者演進。而這一轉型的探索與實踐,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