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情緒管理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挑戰,而對于產品經理來說,這一技能尤為重要。他們不僅要應對跨部門的溝通難題,還要處理產研內部的項目管理壓力,沖突幾乎無處不在。本文通過真實案例,探討了產品經理如何在憤怒時保持冷靜,將情緒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動力。

工作中幾乎不可能沒有糟心的事和負面情緒,因為工作本身就是逆人性的。 所以情緒管理是我們進入職場的一場必修課。尤其是作為產品經理,不管是跨部門溝通還是產研內部的項目管理。
沖突,是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
我特別佩服一類人,不管是多么大的沖突,他們都有一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氣度,面對沖突,他們仍然會一種很冷靜的口吻和你進行問題/方案拆解、溝通。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01 講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案例
去年下半年有個SaaS系統定制化項目,在合同簽署會上時,甲方采購總監拍著合同說:“你們系統必須支持‘實時庫存同步’,否則尾款免談。”
在這之前,我對該系統做過評估,要實現這個功能需要對接客戶7個系統,開發周期至少3個月,而合同約定交付期只剩45天。
時間倒退5年,我可能當場急了:“這根本不可能!你們這是霸王條款!”而如今作為一名混跡職場10年的產品老兵。我是怎么做的呢?——打開筆記本,調出客戶現有系統的接口文檔,指著其中3個字段說:
“張總,您看這三個字段的更新頻率是T+1,而您的業務場景需要實時數據,其實核心矛盾在這兒(停頓)。 我們有兩種方案: 一是分階段上線,先做T+1的庫存查詢,同時幫您優化現有系統接口,1個月內完成; 二是強行做實時同步,但需要貴司IT團隊配合開放數據庫權限,可能影響現有業務流程(遞上風險評估表)。 您更傾向哪種?”
會議室里沉默了兩分鐘,采購總監突然笑了:“小同志,我就欣賞你這種不急赤白臉的人。就按第一階段來,后續再談第二階段。”后來那單不僅順利收尾,客戶還主動介紹了兩家同行業的公司。
這讓我想起剛做產品時,總覺得“憤怒”是種武器:需求被亂改時拍桌子,排期被壓縮時吼“這根本做不完”,跨部門甩鍋時直接甩郵件抄老板。
后來帶的項目多了,經歷過太多的沖突之后,慢慢地才懂:憤怒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總用最原始的方式釋放它,最后傷了關系,誤了事,還顯得自己沒本事。
02 對產品經理來說,憤怒是門必修課
做產品的都知道,我們的工作日常有一項就是經常“滅火”。
項目上線前夕,開發/測試告訴你核心業務流程突然測出來一個阻塞性bug。作為產品線負責人,心里是不是慌得一比?延期,就意味著要跟業務老板一遍遍地解釋、道歉,遇到難纏地可能還會各種投訴你。
作為產品線負責人,這個時候,你會怎么做?
- 爆發型:怒發沖冠,怒拍桌子:怎么回事?幾輪回歸測試,這么明顯的問題都沒驗證出來嗎?今晚別睡了!
- 忍氣型:行吧行吧,趕緊改改,我再去和業務老板們協商下,通融通融
上面兩種方式,不論選擇哪一種,都不是最優解。真正厲害的產品經理,會選擇第三種方式:把憤怒轉化為“精準的火力”,用平靜的態度讓問題暴露,用理性的表達推動解決。
這里我可以給一個參考處理方案。
- 深呼吸3秒(給大腦切換時間)
- 召集團隊(表情嚴肅但語速平穩):
- “各位,我們現在遇到P0級問題(定性嚴重性)。支付接口報錯,影響客戶下單支付(陳述事實+影響)。這個模塊我親自跟過5輪驗收,理論上不該出現編碼問題(表達失望,不攻擊人格)。
- 目前我們需要開發同事盡快進行bug定位,修復后測試組依照測試用例同步回歸測試(明確指令+資源支持)。
- 今晚12點前必須上線修復補丁,之后我們開復盤會(聚焦解決,延遲追責)。”
憤怒的本質是“底線被觸碰”,但表達憤怒的目的是“守住底線”,不是“發泄情緒”。平靜的表達,能讓對方意識到你在“理性解決問題”,而非“情緒對抗”;能讓你的訴求更有說服力,因為情緒上頭時的“必須改”,在對方聽來不過是“我不開心”;更能讓你在團隊中建立“可靠”的形象——大家知道,跟你溝通不用猜情緒,只需要對事。
平靜的憤怒,比吵架更有力量。
03 分享2個“平靜的憤怒”技巧
作為踩過無數坑才摸到門道的“過來人”,我總結了三個能快速上手的方法,親測有效:
1. 先給情緒“踩剎車”,深呼吸
工作沖突時,別急著爭論孰對孰錯,不妨通過用“事實+感受”代替“指責”去溝通:
“上周三的需求文檔里,交互邏輯部分是你確認過的(事實),但我看到今天的測試報告里寫了‘交互與需求不符’(事實),這讓我有點困惑(感受),咱們要不要一起核對下原始記錄?(解決)”
說句題外話,《陳二狗的妖孽人生》女主曹蒹葭為磨一磨二狗性子,送他一枚硬幣,沉不住的時候就握一握硬幣,異曲同工。
2. 用“選項思維”代替“對抗思維”
遇到開發說“排期太緊做不完”時,別急著說“不行就得加班”,不妨試試“共情+選項”代替“對抗”去解決:
“我理解現在項目排期緊張(共情),咱們有兩個選項:一是優先保證核心功能上線,次要功能延后兩周(選項1);二是申請協調資源支援,今天下班前給你答復(選項2)。你覺得哪個更可行?(決策)”
人在被給選項時,會本能地參與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對抗。而且選項里最好有一個“輕松版”(比如選項1),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04 解決問題最重要
工作這么些年,我見過最厲害的同事,不是永遠不發火的“老好人”,也不是靠嗓門鎮場的“暴脾氣”,而是那些能在憤怒時依然保持清醒,用平靜的態度把問題拆解清楚,用堅定的語氣守住底線的人。
他們不是不會生氣,而是懂得:真正的力量,從來不是靠情緒爆發,而是靠“我能掌控局面”的底氣。
下次再遇到讓你想拍桌子的場景,不妨試試:深吸一口氣,把到嘴邊的“你怎么回事”換成“咱們一起來看看怎么解決”。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讓你火冒三丈的事,最后都成了你職場進階的墊腳石。
畢竟,能平靜表達憤怒的產品經理,早就在心里給自己頒了塊獎牌——上面寫著:“我,能解決問題。”
本文由 @小蝸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