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GDP,千萬人口,1.14萬平方公里。
三維坐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城市發展規律?
人民之城,這是基石;城市能級,這是支點;從粗放型走向精細化,這是“耦合”。
基石、支點、耦合,當三者在新的時空發生交匯,一座城市就擁有了面向未來的能力。
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城市發展“下一程”已經開啟。
合肥,何以合肥?
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百事不廢。
盛夏時節的逍遙津公園。王世保 攝(安徽圖片網)
01
1%的分量
2025,承前啟后。
“十四五”,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120萬億、130萬億,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左右。這五年的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相當于再造一個長三角。
時代的鏈條向前推進,每一個齒輪都在咬合、轉動。
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幾乎每個城市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有些基于經濟增長一騎絕塵,有些背靠厚重文化迅速出圈,有些因為人間煙火收獲潑天流量……
不屬于“老天爺賞飯吃”的合肥,卻以另一種方式進入更多人的視野。無論是來肥考察的黨政、企業代表團,還是此前與合肥并無太多接觸的人,都大致持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合肥這些年發展很快。
快,體現在經濟總量。
自2020年經濟總量破萬億以來,合肥已經陸續跨過三個千億臺階:1.1萬億、1.2萬億、1.3萬億。截至目前,經濟增量已達到0.35萬億。
縱向比較,0.35萬億的增量就相當于合肥2011年的經濟總量,這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一年的合肥經濟體量。
如果把合肥經濟放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去考量,就會發現合肥經濟已經占據全國經濟總量的1%,0.35萬億的增量也占據全國增量的1%。
單純從數據分析,1%微乎其微,在不少人看來可能不值一提。
中國大地上有690多座城市,其中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就有330多個。作為一個出身平凡的地級市,合肥能夠拿下1%的份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隱藏在其中的艱辛、不易,或許合肥人自己的感受更為深刻。
6月18日,位于肥西的尊界超級工廠內,尊界S800開啟批量投產。記者 蔡玉峰 攝
快,還體現在存在感。
存在感,這是一種“被看見”的能力,職場人士對此體會更深。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如果在企業每次重大技術攻關中都出現了明顯的缺位,那么大概率就是沒有存在感的。
個體如此,城市亦然。對比往昔的“小透明”,在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這些年逐漸頻頻出現合肥的身影。特別是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助力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合肥逐漸扮演著重要角色。
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不僅給合肥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更為合肥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總能在合肥看到生動實踐。”不少央媒朋友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每次接到重大主題報道任務,他們第一時間就想起來合肥尋找鮮活案例。
合肥,不負所托。這些年,他們在合肥找到了大科學裝置、量子科技、新能源汽車、低空飛行、具身智能……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安徽圖片網)
一個創新生態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對既有產業進行重塑的基礎上,合肥迅速完成了對一個個新興產業的布局。
02
第四個頂點
天時之外,是地利。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讀懂一座城市,必須讀懂城市的規劃;讀懂一座城市的規劃,也就讀懂了這座城市的未來。
打開合肥這座城市,就會發現其中寫滿了融合的字樣。
這是一種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
攤開合肥城區地圖,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布局。城區的西南角是合肥大學城,與它對應的城區東北角,則擁有一座磨店高教城。城區的西北角是19.2平方公里的未來大學城,與它對應的城區東南角,就是八百里巢湖。
從東北到西南,構成了一條對角線;從西北到東南,構成了另一條對角線。雙條對角線的交匯處,就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近。
頂點決定了四邊形的形狀,對角線決定了四邊形的格局。四邊形內部,教育、科技、人才等各類要素的有序流動,奠定了合肥的創新生態。
合肥未來大科學城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記者 李亞朝 攝
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研、一流的人才,往往相伴相生。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破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這既是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合肥發展的現實需要。
短板,在第四個頂點。
隨著合肥濱湖科學城實體化改革的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城區東南角將集聚更多高層次創新資源,也將促進更多產學研用對接合作。未來的肥東、巢湖,無疑將會迎來巨大變化,巢湖這一“最好的名片”也將更加閃亮。
在全局中謀勢,在關鍵處落子!
第四個頂點的拔地而起,合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將更加均衡、更加協同。兩條對角線沿著頂點向外無限延伸,也將輻射帶動更多區域,引領區域整體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量級。
合肥濱湖科學城。記者 楊鳳炆 攝
這還是一種產業、城市、人的融合。
“合肥城區現在有幾環路?”從外地來到合肥的朋友,經常喜歡問上這么一句。當得知僅有二環路的時候,他們又忍不住跟上一個疑問:“二環?合肥城區不大嗎?”
城市環路,一度被認為是城市規模的象征。作為大城市的標配,環路越多就意味著城市規模越大、經濟發展越快。在很多人看來,環路就是城市發展的邊界,環路拓展的方向也就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
不論是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還是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都會給這種攤大餅式的城市建設方式帶來極大的挑戰,特別是從中心向環線延伸的交通擁堵就難以解決。
根據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一城一湖一嶺、兩翼多極六帶”的空間格局,意味著合肥始終堅持走城市組團式發展路徑。
這種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組團式發展,有利于在更廣闊的地理空間內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與經濟的協同發展。
產業配套、商業配套、公共服務……在如今合肥的各組團片區中,產業、城市、交通和人實現了融合發展。以距離市中心較遠的新站高新區為例,常住人口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成為合肥市凈流入人口最多、最快的區域。
文忠路高架橋。周杰 攝(安徽圖片網)
城市的未來,并不止于環線的邊界。在宏觀的城市規劃、建設中,看見了一個個具體鮮活的人,這是一種進步。
03
千萬人的爝火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有專家認為,從“造城”到“更新”,我國城市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范式轉型。
城市的核心是人。現代化城市不等于高樓大廈,人的需求才是城市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如果說“造城”對應的是城市建設,那么“更新”則更多著墨于城市管理。
今日之合肥,已非昔日之合肥。“萬億GDP、千萬人口”,合肥已經成為全國第16座“雙萬之城”。
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人口在增長,城市管理逐漸難以跟上城市成長的步伐,一些老問題和新問題正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
上下班高峰期,為什么道路總是擁堵?開車外出辦事,為什么很難找到停車場?小區物業服務,為什么不能讓人滿意?……
牽一發動全身。
合肥城市風光。通訊員 陳三虎 攝
一千萬人口來自五湖四海,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訴求。這就意味著城市管理不可能再走已有的老路子。
致廣大而盡精微。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粗放的管理方式難以為繼,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今年4月,一場城市管理精細化攻堅戰在全市打響。
“黑科技”拉出來。潮汐變道機器人上崗,根據現場車流量及時變換潮汐車道,僅僅40秒就能增加一條左轉車道;無人機變身“空中交警”,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喊話提醒、拍照取證,快速疏導擁堵節點……智慧手段的運用,城市精細化管理流淌出濃濃的“合肥味”。
“微改造”動起來。市公安局通過協調國購廣場開放共享停車位、改造新建停車場等措施,釋放停車泊位566個,緩解省中醫院周邊停車難題。市交通運輸局推動公交集團整合公交場站資源,建成29個“出租汽車司機驛站”,為出租車駕駛員提供就餐、休息等服務。
“人情味”亮出來。全市公廁實現導航“一鍵可查”,并接入網約車、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服務系統,駕駛員如廁時,路邊暫時停車不受處罰。市軌道集團171個站點向市民開放免費如廁服務,131個站點設置便民納涼區,為市民及戶外工作者提供臨時休息的場所。
“守護者”加進來。長江西路與西二環交叉口,非機動車優先15秒左轉通行,既緩解了早高峰擁堵問題,還吸引很多市民在本報視頻號評論區參與討論。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大家都是城市“守護者”,他們豎起大拇指,他們建議在類似路口推廣,他們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他們呼吁共同遵守交通規則。
一個個行動,一項項舉措,距離每個人都很近,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有人說,城市越繁華,人情越冷淡,心靈溝通就像打電話時無信號,“嘟嘟”半天沒反應。當然,這是進入“陌生人社會”的普遍現象。
此時此刻,城市精細化管理,既是對政府服務能力的一次檢閱與提升,也是對市民文明行為的一次涵養與引導。“我愛我家,我愛合肥,禮讓文明”,也不再是一句宣傳口號,而是轉化為每個合肥人的切身感受。
“愛合肥,就要大聲說出來,勇敢站出來,攜手干起來!”
毫無疑問,愛上合肥這座城市,既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
改變,從行動開始。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野。
合肥,何以合肥?答案就藏在千萬人親手編織的壯闊圖景里。
信息來 源 :合肥日報
責任編輯:周悅
一審:周悅;二審:楊文靜;三審:陶廣全
PAST REVIE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