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求助:網紅助長劑靠譜嗎?
暑假里,杭州家長吳女士帶著5歲女兒彤彤奔波在生長發(fā)育門診。因孩子身高停滯5個月,醫(yī)生預測最終身高153厘米并建議注射生長激素,猶豫間,她接觸到一款名為"阿基孚"的膳食補充劑。
推銷人員宣稱該產品能"提升生長因子濃度",客服更承諾"三個月見效",4瓶(兩個月用量)售價3998元。對方出示的"浙江大學項目結題表"和"成功案例"讓吳女士心動,直到家長群里有人發(fā)截圖——這款產品被檢出運動員禁用物質。
成分爭議:檢出禁用物質,安全性存疑
國家體育總局反興奮劑中心2024年11月的通知顯示,阿基孚某批次檢出"伊布莫侖",這種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促分泌劑尚未被任何國家批準臨床使用,長期服用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和肢端肥大。
企業(yè)雖提供2025年的檢測報告稱"未檢出該物質",但承認原料為藍綠藻、牡蠣等提取物,因屬混合物"無法確定具體分子結構"。更值得注意的是,產品說明書已標注"運動員慎用",側面印證成分特殊性。
專家解讀:IGF-1不是越高越好
商家宣傳的"提升IGF-1敏感性",被兒科專家直指"缺乏科學依據(jù)"。浙江省人民醫(yī)院羅曉明主任解釋,IGF-1是生長激素作用于肝臟的產物,確實與身高相關,但絕非越高越好:
- 臨床使用生長激素時,需每3個月監(jiān)測IGF-1,超過正常范圍2個標準差會增加血糖升高和腫瘤風險;
- 健康兒童無需額外干預,運動、睡眠、均衡營養(yǎng)就能自然激發(fā)其分泌;
- 外源性補充可能打破平衡,反而影響正常發(fā)育。
浙江省中山醫(yī)院金月醫(yī)生進一步指出,目前唯一證實能提升IGF-1利用度的方式是運動,口服補充劑的作用機制完全不明確。她接診過因過量補充維生素A、D導致血鈣升高、腎損傷的案例,提醒家長"正常飲食的孩子無需額外補劑"。
科學長高:避開誤區(qū),回歸本質
面對"長高焦慮",專家給出明確建議:
- 拒絕盲目依賴補劑:膳食補充劑不能替代藥物,所謂"食品級安全"不代表有促生長功效;
- 抓住三大核心因素:每天30分鐘縱向運動(跳繩、籃球等)、22點前入睡(深度睡眠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均衡飲食(保證蛋白質和鈣的攝入);
- 及時就醫(yī)評估:若孩子每年身高增長低于5厘米,或明顯矮于同齡人,應通過骨齡檢測等專業(yè)評估,而非寄望于網紅產品。
正如羅曉明所言:"生長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拔苗助長式的干預往往得不償失。"家長與其為高價補劑買單,不如幫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長高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