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銀行股為代表的紅利資產大幅上漲,相關基金的凈值最高漲幅接近45%。據統計,公募基金扎堆布局紅利資產,年內成立的相關基金數量接近40只,7月以來又有新型產品上報。業內人士認為,長線資金入市提振了市場對紅利資產的配置需求,未來增量資金可期,但也需警惕短期交易擁擠的風險。
長線資金助推紅利資產上漲
自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來,銀行股等高股息資產吸引力凸顯,東財銀行指數呈現波浪式上漲。截至7月15日,該指數4月以來累計漲幅超過15%,上證紅利指數上漲近2%。
受其影響,紅利主題基金表現可圈可點。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名稱中含有紅利、高股息字樣的基金,今年以來逾九成獲得正收益,平均凈值漲幅達到7.2%,表現最好的漲幅接近45%。
華安基金分析稱,財政部近日印發了《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隨著業績考核的松綁,有望營造更適合“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鼓勵險資加強中長期入市的力度。險資的屬性與紅利板塊的低波動、高股息特性匹配度較高,紅利策略面臨中長期的資金面利好。
“在低利率的大環境下,確定性收益來源的稀缺,也會推動保險等追求長期絕對收益目的的增量資金加速流入高股息資產。”永贏基金絕對收益投資部負責人劉星宇表示。
除險資外,鑫元基金人士認為,面對無風險收益率的持續下行,紅利資產的股息率優勢對社保基金、指數基金、紅利低波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也具有吸引力。
公募布局力度持續加碼
在紅利資產的賺錢效應下,大量資金涌入相關基金產品。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今年以來紅利、高股息ETF的凈申購總份額達到178億份,華泰柏瑞中證紅利低波ETF、南方標普中國A股大盤紅利低波50ETF均凈流入逾40億份。
基金公司也在加速“上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立的紅利、高股息類基金已接近40只。7月以來,又有新型紅利產品組團上報,比如易方達基金、華寶基金、國聯安基金7月11日均申報了中證A500紅利低波動ETF。
天風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主動權益類基金持倉銀行板塊權重為3.35%,而以滬深300為例的基準指數中,銀行板塊權重達15.71%,理論上銀行股配置仍有較大的空間。
劉星宇認為,銀行板塊長期被公募基金低配,籌碼結構較優,保險和資產管理公司等長線資金的流入也是長期緩慢的過程,二者共同促成了銀行股價格上漲過程的低波動和低回撤特征,這也進一步吸引低波動資金并形成股價的自我強化。當前來看,該邏輯并沒有顯著變化,下半年銀行股的股息率和估值相對其他紅利類股票仍然具有顯著優勢。
不過,南方某基金經理提示,銀行股大漲的背后,基本面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受交易擁擠的影響,不排除大金融板塊存在短期回調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