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秦隴韶音”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
7 月 14 日,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秦隴韶音” 社會實踐團懷揣著對秦腔文化的熱愛與探究熱情,開啟了新一天的三下鄉實踐調研之旅,通過深入鄉村與社區,近距離感受秦腔在基層的生命力。
走進扶風張吳村 聆聽民間秦腔回響
上午 9 點,實踐團成員們準時集合出發,前往扶風縣張吳村與寨子村開展實地調研。一路上,大家滿懷期待,紛紛交流著對此次鄉村之行的設想,希望能從當地村民的口中,捕捉到秦腔最本真的模樣。
抵達張吳村后,隊員們分成小組,在村莊里隨機走訪,與村民們親切交談。當問及對秦腔的喜好時,幾位阿姨打開了話匣子,她們笑著說:“我們都特別喜歡秦腔,像《探窯》《三娘教子》這些經典劇目,從小聽到大,百聽不厭。逢年過節村里有秦腔表演,我們都會早早搬著板凳去占位置,那熱鬧勁兒,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親切。”
阿姨們樸實的話語中,滿是對秦腔的深厚感情,也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秦腔在鄉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隊員們認真記錄著村民們的講述,并不時追問她們對于秦腔的具體認知和目前村莊秦腔傳播的現狀,生怕錯過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深耕南大街社區 助力秦腔詞典編撰
下午,實踐團轉場至南大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這里,隊員們繼續投入到秦腔詞典的編撰工作中。大家圍坐在一起,將秦腔劇目進行整理,并對普通話與關中話中的不同音進行標注,并將之前整理的資料進行比對、補充。遇到有爭議的節點,隊員們便通過查閱文獻、親聽秦腔經典唱段等方式,力求每個詞條都準確無誤。
社區工作人員看到隊員們認真專注的模樣,也深受感染,主動為大家提供了場地和飲用水等支持,為詞典編撰增添了不少鮮活素材。隊員們表示,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展工作,既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也更堅定了做好秦腔文化傳承工作的決心。
奔赴行政中心廣場 開展秦腔問卷調研
傍晚 7 點,夕陽的余暉灑在行政中心廣場上,這里漸漸熱鬧起來。實踐團成員們攜帶精心設計的秦腔相關調查問卷,來到廣場開展調研。問卷內容涵蓋了不同年齡段人群對秦腔的認知程度、喜愛的劇目類型、接觸秦腔的渠道等多個方面。
隊員們主動走向散步的市民,耐心講解調研目的,引導大家填寫問卷?!澳?,我們是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的學生,正在做一個關于秦腔文化的調研,麻煩您花幾分鐘時間幫我們填一下問卷可以嗎?” 溫和的話語、真誠的態度,讓不少市民停下腳步,積極配合調研工作。有市民在填寫問卷時,還與隊員們分享了自己與秦腔的故事,為調研增添了許多生動的案例。
夜幕降臨,一天的實踐活動圓滿結束。隊員們雖然疲憊,但內心充滿收獲的喜悅。通過一天的調研與工作,“秦隴韶音” 社會實踐團對秦腔在基層的傳承現狀有了更直觀、更深入的了解,也為后續的秦腔文化研究與推廣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大家紛紛表示,將繼續秉持嚴謹認真的態度,把三下鄉實踐活動做實做好,為秦腔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秦隴韶音”2025暑期社會實踐團
文字丨郭子幼
排版丨陳曉宇王瑞欣
圖片丨鄒佳麗 劉晶 楊欣怡
指導老師丨郭依諾 司亞 郭一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