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敢賣66元一支的"雪糕愛馬仕"嗎?當記者走訪南京新街口多家超市時,曾經霸占冰柜C位的鐘薛高已悄然消失。線上旗艦店僅剩3款產品孤零零掛著,最新評價停留在11天前——這個用"厄瓜多爾粉鉆""日本抹茶"堆砌的雪糕帝國,正以比融化更快的速度崩塌。到底是誰,給了這個網(wǎng)紅品牌致命一擊?
價格跳水背后的消費覺醒
今年夏天,鐘薛高在電商平臺打出"10支69.9元"的促銷價,相當于單價跌破7元。對比其巔峰時期20-66元的定價,這個數(shù)字顯得格外諷刺。某社區(qū)團購數(shù)據(jù)顯示,光明鹽水棒冰今夏單周銷量破50萬支,而鐘薛高全平臺月銷不足2萬支。消費者用錢包投票,宣告著"拒絕為故事買單"的時代來臨。
創(chuàng)始人林盛曾說:"成本40,賣你66,愛要不要"。這種傲慢最終反噬品牌。當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其宣傳的"特級紅提"實為散裝葡萄干,"不加一滴水"的雪糕竟含飲用水時,信任危機如雪崩般襲來。市場監(jiān)管總局2023年公布的雪糕抽檢報告中,鐘薛高因菌落超標登上黑榜,徹底撕碎了"高端品質"的遮羞布。
網(wǎng)紅邏輯的致命缺陷
翻閱鐘薛高的發(fā)家史,本質上是一部流量操縱教科書。2018年踩著小紅書種草紅利,用"瓦片造型""限量發(fā)售"制造稀缺感;2020年借勢國潮,把雪糕包裝成"中式奢侈品";2021年創(chuàng)始人放話"被山寨說明成功",將爭議轉化為熱度。但這套組合拳忽略了商業(yè)的本質——產品才是永恒的護城河。
當競品開始復制同樣的營銷套路,當消費者厭倦了"雪糕刺客"的突然襲擊,鐘薛高倉庫里還堆著價值3億的滯銷庫存。其子公司網(wǎng)站甚至變成了賭博平臺,這種荒誕場面印證了:沒有實業(yè)根基的網(wǎng)紅品牌,終究是空中樓閣。
平價雪糕的逆襲啟示錄
在鐘薛高潰敗的同時,老牌冰企正在上演王者歸來。東北大板憑借3元定價半年賣出1.2億支,光明冰磚在年輕群體中意外翻紅。這些案例揭示新消費真相:Z世代追求的從來不是廉價,而是拒絕被收割的公平感。北京工商大學調研顯示,82%消費者認為超過10元的雪糕就該具備"可分享性"或"社交貨幣"屬性——顯然,鐘薛高們講的故事,早已撐不起它的價格。
站在便利店冰柜前,那個曾讓我們猶豫"要不要為面子買單"的雪糕刺客正在消失。這或許是最好的商業(yè)寓言:任何脫離價值本質的營銷狂歡,終將被理性消費的浪潮吞沒。下次當你拿起一支雪糕,不妨問問自己——我支付的,究竟是舌尖的快樂,還是商家的幻夢?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