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開了個重要的會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這會可不常開,歷史上才四次,上一次還是 10 年前。
10 年前那回,是給樓市 “下猛藥” 去庫存,城市一個勁兒地往外擴;這回不一樣了,從想法到做法,幾乎全變了。別看是國家層面的會,其實跟咱老百姓過日子息息相關。
城市發展:從 “攤大餅” 到 “過日子”
10 年前,城市發展就一個字:“擴”。各地都跟比賽似的,圈地、蓋新城,房價漲了,GDP 也跟著往上沖,咱老百姓天天琢磨 “房子還能漲多少”。
但這次會議一錘定音:不能再這么 “攤大餅” 了。現在城市不缺新房子了,再靠賣地、蓋新城拉動經濟,行不通了。地方政府得想別的法子掙錢,開發商不能光靠蓋樓賣錢,想靠炒房發財的,趁早歇了這心思。
現在的重點是啥?把現有的城市管好、建好。
說白了,就是 “在現有的地盤上把日子過好”。比如城里有些廠房閑著、老小區破破爛爛,以后會重新收拾利用;小區周圍的醫院、學校、公交站,會慢慢變好 —— 這就是“城市更新”。
還有個新鮮事:這次特別強調“城市安全是底線”。
比如以后不會再隨便蓋超高樓了;這幾年交房的房子總出質量問題,有的才 20 年墻皮就掉了,這些要命的事以后得管;老小區的水管、電線老化了,下雨怕淹了,這些 “實在事” 都會有人操心。
10 年前是 “猛藥治病”,現在更像 “慢慢調理”,不求快,但求住得踏實、放心。
城市群:不擠 “獨木橋”,抱團有機會
10 年前一提進城,大家腦子里就想到北上廣深。那會兒政策是東邊城市群搞好點,西邊慢慢弄,資源都往大城市堆,好像只有擠進這些 “大地方” 才算有出息。
但這次不一樣了。會議說,以后城市群要“抱團發展”,比如幾個城市湊成一個圈,互相幫襯著干;縣城也要好好發展。意思就是,別都往少數幾個大城市擠了,各地都有機會。
為啥變了?因為現在人不怎么跨省跑了,更多是在本省的城市圈里挪。比如四川、重慶那邊,這 10 年就少了好多人往外跑。中西部這些年也起來了些新城市,不用非得扎堆去北上廣深。
以后啊,農村人可以去縣城,縣城的人可以去附近的小城市,家門口就能找著活兒干。比如搞點縣里的特色農業,開個小廠子,不用背井離鄉。
有人問縣城房價會不會漲?估計懸。現在先把戶口限制放開,不管在哪住,看病、上學待遇差不多了,人能自由流動了,再說別的。
城市競爭:拼 “軟實力”,人才說了算
以前是 “錢往哪流,人往哪去”。哪個城市砸錢蓋產業園,人就往哪跑。
以后可能反過來:“人往哪去,錢往哪流”。城市想發展,得靠 “軟實力”,不是光砸錢就行。
啥是軟實力?就是這個城市好不好住,找工作方便不方便,辦事順不順心,學校醫院夠不夠用。要是一個城市沒好產業,留不住人,就算蓋再多空廠房,最后也是白花錢,還得欠一屁股債。
以后衡量城市好不好,可能不看蓋了多少樓、GDP 漲多快了,而是看老百姓滿意不滿意。干部干得好不好,也可能要看這些實在事。對咱來說,以后不管在哪住,日子都能更舒坦點。
未來城市:住得踏實,過得舒心
10 年前,城市發展像 “急行軍”,往前沖就行;10 年后,更像 “過日子”,得精打細算,把家打理得舒服、安全。
不用再為房價天天焦慮,老房子會修得更結實,小區周圍會越來越方便;不用非得擠去大城市,老家附近的城市也能掙著錢、過好日子。
這些變化可能不會一下子來,但方向定了:以后的城市,是為了讓咱住得更踏實、更舒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