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的王女士,最近總是來回武漢海口兩地跑。
王女士算新海南人,她為了孩子讀書在海口西海岸買了套房,孩子順利從內地轉到海口小升初。
眼看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父母陪伴不可或缺。王女士想在海口找一家差不多的單位工作,也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人生總是在不斷取舍之中。
海南好生態吸引外地人定居
半年前,王女士在獵頭的引薦下向海口某國企投遞簡歷,而在這漫長的等待中,企業音訊全無。王女士作為大型國企的中層,對自身能力從沒懷疑,只是對海口企業用人策略不解:這些單位釋放招聘消息,是不是走個過場?會不會早有內定人選?
在海口求職的過程中,王女士一再降低自身的預期,從年薪50萬降到20萬,突破自身心理防線。然而,“差不多”的工作還是很難尋覓。
此外,海南持續釋放經濟利好政策,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項目相繼簽約海口,自貿港13個重點園區齊頭并進,在貿易、投資、人才交流等多個領域取得顯著成績,不斷推動海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闊步向前。
王女士不解,形勢一片大好,為什么在海南找工作這么難呢?
這些年,女性就業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很多人想在職場展現風采,卻發現職場處處碰壁,家庭、年齡、學歷都成為掣肘。生育之后的女性重返職場,更是難于上青天。
海南緊缺人才,機遇無限。新時代的女性來到海南尋求發展,她們又將面對什么?
7月16日海南中考成績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
01
海南職場女性的樣本
海南自貿港政策發布之后,閔小姐算是最早一批響應政策的弄潮兒。她帶著孩子從新疆遷居到了海口,作為高學歷人才,她可以享受到相應政策補貼。
起初,有關單位還進行一系列的人文關懷,閔小姐順利拿到高級人才的證書。后面,閔小姐略帶怨言表示,實質性的補貼并沒有到位,例如住房獎勵政策就沒有兌現。
閔小姐等不了政策兌現,用自己的積蓄在海口購買了一套房。作為引進人才,她有購房指標。
接下來就是工作,一位叱咤風云的職場女性,來到海南肯定還想尋求更大發展空間。
她的主業是電視編導、影視制作。傳統媒體日子不好過,全國一盤棋。海南市場小,競爭更激烈,想進入海南電視行業圈更是奢望。
無奈之下,閔小姐成立了自己工作室,承接影視制作等相關業務。同時,她借助自貿港釋放出來的人才策略,積極營造女性創業正面形象。一年時間,閔小姐動用身邊所有的人脈,并沒有接到任何訂單。她沒有想到電視行業卷,第三方影視制作工作室更卷,同行壓價壓到沒有利潤可言。為了節省辦公成本,閔小姐退掉租用的辦公室,在家走上自媒體創作這一條路。
自媒體的盡頭就是直播帶貨,閔小姐努力闖進直播帶貨圈。在新領域,哪怕沒有客單量,再苦再累,也要努力嘗試。
上帝關閉一扇門,總會打開另外一扇窗。閔小姐認為自媒體創業過程,其實比拼內力及心智,就算再焦灼也要咬牙堅持。
好消息是,現在很多電視主播下海走上直播帶貨這一條路,她們的收入并不比在崗收入差。
至于閔小姐是否改善了近況,她沒有回答。
以知識分享為主題的自媒體創作沒有地域限制。海南政策,環境優勢對此類自媒體創作者還算友好。
2023年,一位畢業北大本碩,從事家庭教育在線主播,舉家從北京搬遷到海口成立工作室。海口市領導非常重視,登門拜訪;隔天,該話題又上了海口新聞聯播。這種待遇讓自媒體博主受寵若驚,大呼“真后悔沒早點來海口”。
領導夜訪創業者,新聞效應出來了。海南成為一塊沃土,不斷吸引高學歷人才安居創業。
據房產自媒體博主文先生的采訪記錄,我們可以看到另外一位職場女性的轉型過程。這位來自湖北的女性2025年2月結婚,4月開始在海口西海岸觀海臺擺攤賣手打檸檬茶。
攤主透露,周末行情好的時候,一晚上可以賣30到40杯,營收在300到400元;行情不好的時候也就100到200元,這份工作有時候需要熬夜到凌晨三點。
在這里擺攤不需要繳納管理費,但是會面臨城管定期檢查。這是收入不穩定的因素。她的新婚丈夫也在隔壁擺攤,不知道這算不算把雞蛋都放一個籃子?
而該攤主最早從事銷售相關的工作,工資比賣手打檸檬茶要高很多,為什么現在不繼續找一份銷售的工作。文先生沒問,我們也無從知曉。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誰又愿意守著一個攤位熬夜到凌晨?
每一個到海南的創業者都有“闖海人”的夢想,擺攤是一個創業的起點,該攤主最大的希望就是以后有自己的店面。
她能否像“水餃皇后”,在海口西海岸觀海支撐起另外一個“灣仔碼頭”的夢想,這是一個問號。
海南城市發展離不開產業壯大
02
為什么女性在海南難找工作?
第一是年齡限制。
35歲是職場一道坎,面臨結婚生子,家庭羈絆,對求職者并不太友好。王女士坦言自己超過40歲之后,拖家帶口,這在求職過程中“很致命”。
女性在職場相比男性缺乏競爭優勢。就連大廠招聘,目前也鎖定35這道年齡關。這是用人單位的潛規則,并非海南獨有。
而職場女性一旦過了40歲,在新環境想找一份工作,用人單位顧慮重重。海南就算用人緊張,也沒法打破這種求職成見。
第二點,海南求職崗位競爭力大。
海南并非沒有就業的機會,目前新工作大多面向應屆畢業生,而這些崗位工資基本上很低。
以海南大學招聘某崗位為例,學歷要求為博士,10萬到12萬是基礎工資,加上科研項目、科研獎金才有15萬收益,一年工資25萬左右。
一個博士學歷的工資都這么低,更何況其他學歷的工資?
海南并非沒有高薪崗位,只是機會太少了。
小符在一家海南較大的國企任中層,工資加年終獎超過了50萬。高工資背后是高福利,小符這些年最欣慰就是住房公積金達到了3000多,算上單位補貼,每月到賬的住房公積金就有6000多,算是“漲到頂”,購買一套幾百萬的房子,根本不用擔心還貸問題。你能說海南國企待遇差?
同一崗位,海南相比其他省份,海南工資水平還是不占優勢。
小劉在海南某國企藥廠任某部部長,算是中層管理人員,年薪加福利不到20萬(這些年福利逐步縮減)。制藥是海南比較有優勢的行業,按理說其崗位工資在全國都有優勢,事實上其崗位在大陸其他分公司,工資待遇要高幾個級別。
海南就業崗位僧多粥少,優質崗位都集中在某些特定領域。“新人”要想“闖入”,公平競爭尚不現實。這基本上是一個心照不宣的話題。同樣,此現象并非海南獨有。
第三點,海南實體經濟“虛胖”。
這些年,大型企業不斷入駐海南園區。企業都有成本控制及盈利考量,很多企業只是處于布局階段,觀望海南政策落地,邊走邊看,并非全身心投入到業務發展模式;還有一些入駐企業的市場沒有打開,他們對崗位、人才的需求不會緊迫,自然不敢放開手腳干。
2023年12月,海口錨定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出臺做強工業經濟二十條措施,強化產業頂層設計,注重發揮市場機制。海口將加大產業龍頭培引,梯次培育中小企業。
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經歷市場孕育,聚合產業也需要個體經濟發展壯大,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過程。目前依靠政策扶持吸引企業入駐,政策優勢釋放及營商環境改變都是可變量。而入駐企業最關切就是政策恒定這顆定心丸,否則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想逃離。
單純依賴政策導入,企業對就業崗位的感知總會有所遲疑。
產業興背后是就業崗位,留在核心人才關鍵,這才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所在。過去,海南的就業崗位集中在旅游服務、教育產業、消費服務、醫療產業等方面,海南解決了老人和孩子的就醫,求學顧慮,在產業發展方面沒有帶動更多人就業。這就給中年人就業帶來困境。
03
海南機會在哪里?
很多人來海南,其實不考慮工作問題
她們為了孩子,選擇在海南讀書
2025年7月,海口市長彤學校更名為海南華僑中學長彤學校。這些年,海口教育資源提升明顯,海口秀英區成為教育高地,新海南人入住海南,更多人看好海南教育帶給自身孩子帶來的回報。
很多人來到海南,借助海南教育優勢,把孩子放入一個好的學校,海南目前不缺優質的教育資源,其在全國都有一定競爭力。如果家長家庭條件尚可,沒有就業顧慮,則完全可以在海南享受生活。
王女士所在的小區,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陪讀小孩。沒有老人幫襯的家庭,會把孩子送去寄宿家庭,找人代為接送小孩。但是,對于王女士這樣需求一份工作的人來說,魚和熊掌目前不可兼得。
海南發展背后,對于人才需求也是毋庸置疑。隨著2025年全島封關運作臨近,海南將迎來產業重構窗口期,海南如何留住中間層就業者,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王女士不擅長做自媒體,也不甘擺攤賣手工檸檬茶,如果在海南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為了孩子還是得常年兩地奔波。
海口人才引進了這么多高知家長,吸引來了孩子上學和老人養老,卻沒吸引到真正的中堅力量來建設海南,值得深思!
(文中出現人物,均為化名,請勿對號入座)
(應先生,潮海南特邀撰稿人)困局與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