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高校禁用、大規模召回、禁止攜帶上飛機、快遞企業拒收等有關充電寶的風波不斷,讓充電寶行業深陷信任危機。
按照規定,2024年8月起,市面上銷售的充電寶都要有3C標識。這一標準的實施,意味著“無證”產品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消費者本以為,只要充電寶符合認證標準,就沒有后顧之憂。但事實證明,電芯才是決定安全與否的關鍵。
充電寶主要由電芯、電路板、外殼構成,其核心部件是電芯,電芯品質決定了安全底線。而羅馬仕、安克的召回公告均指出事故的源頭是電芯供應鏈出了差錯。
據了解,目前對外采購電芯是行業慣例,充電寶廠家一般會和專業電池廠合作,簽訂嚴格的“規格書”,確保原料和工藝符合標準。
但問題在于,有些供應商會偷偷變更原料或簡化工藝流程,比如采用更薄的隔膜,一旦破裂,容易發生短路和起火。質量差的電芯循環壽命也短,可能會致電池鼓脹、干涸,導致故障。
除了供應鏈問題,還有一個行業亂象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廠商追求低價,但鋰電池的安全成本卻不低。
從業人員透露,優質電芯成本40—50元,加上外殼、電路板等成本已超50元,加之渠道、營銷的各項費用,百元內售價的充電寶利潤空間有限。
那么,為了壓低成本,廠商就會在電芯和電路保護上偷工減料。
這次大規模召回,暴露出行業對供應鏈的監管還不夠嚴,同時也釋放出行業的安全標準與監管升級刻不容緩的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充電寶將迎來新國標。
新國標首次對關鍵材料(如正負極、隔膜、電解液)和生產工藝提出規范,同時首次引入老化使用后的安全性風險評估,評估長期使用后的隱患。
據央視新聞報道,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更嚴格的移動電源強制性國家標準,目前正公開征集意見。
據悉,工業和信息化部目前正在公開征集對《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范》等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旨在提升充電寶的質量安全水平。
新國標將在現有標準上設置更嚴格的技術標準!
首先,是提升安全性的措施:
在現有GB 31241(鋰電池安全)和GB 4943.1(設備安全)基礎上,新標準將增加或提升過充電保護、過放電保護、短路保護、過載、誤操作、循環后跌落、智能管理等要求,以及加強鋰離子電池的過充電、擠壓、熱濫用、針刺等試驗要求。
針刺實驗,圖源國家應急廣播
這些試驗確保移動電源在過充電、極端溫度和物理沖擊等情況下依舊能安全使用。
其次,新國標提出了材料與工藝要求:
標準提出了對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的實施將直接影響到電池的安全性能。
同時,標準還考慮對鋰離子電池、電池組、充電寶的關鍵生產過程工藝提出明確要求,確保生產環節的質量控制。
此外,標準首次引入老化后的安全性評估,要求對循環充放電后的電池進行鋰枝晶析出檢測等,防止電芯老化導致隔膜破裂引發自燃。
再者,新國標新增了安全監測與評估:
新標準將引入“智能監測功能”,要求實時監控電池電壓、溫度等數據,并考慮新增容量、電壓智能調節、設備間交互通信等功能,以預防熱失控事故。
這一舉措預示著充電寶行業將迎來更嚴格的監管。
通過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安全保護、電池特殊安全要求及材料、生產過程及關鍵工藝等要求,將從源頭上降低事故風險,遏制劣質產品泛濫、淘汰低質產能,從源頭降低產品安全隱患。
隨著行業標準日趨完善和監管要求持續提升,充電寶行業將逐步重建消費者信任。
編輯:c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