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顆
編輯|方圓
排版|王月桃
瀘州老窖正把觸角伸向葡萄酒牌桌。
7月9日,澳大利亞名莊奔富宣布,其 2021 年份 Grange La Chapelle(葛蘭許小教堂)在華首發,這款售價為17500港元的新品,中國獨家代理權落到了瀘州老窖手中。瀘州老窖集團總裁廖俊在發布會上表示,要“為中國高端葡萄酒市場注入更多元化的產品與更卓越的品質體驗”。
圖片來源:攝圖網 酒訊制圖
二十年前,洋酒走夜場、白酒走餐飲、啤酒走商超,渠道涇渭分明。但在近幾年,酒類渠道的品類界限愈漸模糊。
從醬酒熱促使紅酒酒商“染白”,到啤酒巨頭華潤陸續收編地方白酒企業,再到如今瀘州老窖收下奔富新品代理權,酒類流通渠道內,紅酒商、白酒商、啤酒商紛紛跨欄,用多品類組合來沖淡單一賽道的下行壓力。
品類在向外發展,渠道在橫向嫁接,酒類流通“Mix 模式”正逐漸取代過去的各自為營。
圖片來源:攝圖網
01
白酒渠道 mix:尋找增量
白酒渠道與其他酒種的混搭并非一時興起,而是行業為開辟第二增長曲線走出的一條新路。
2002 年以前,白酒、啤酒、葡萄酒在渠道端各自為政:賣白酒的專心做白酒,賣啤酒的只碰啤酒,彼此涇渭分明。故事的轉折點要從 2001 年中國加入 WTO 說起,關稅下調、海運通暢,讓原本稀罕的進口葡萄酒成了城里人餐桌的新寵。
茅臺很快捕捉到這一信號,2002 年在河北昌黎投建葡萄酒廠,四年后,五糧液也從歐洲采購原酒,在國內灌裝“亞洲干紅”。
圖片來源:茅臺葡萄酒公眾號
這批“白染紅”產品在今天看來并不成功,對當年的白酒經銷商來說,紅酒更多是增色添香——白酒仍處黃金十年,貨從酒廠到終端幾乎是搶著走,紅酒業務只是錦上添花的存在。但這一改變卻首次打破了酒業流通的品類壁壘。
第二次轉折出現在 2013 年?!鞍隧椧幎ā弊尭叨搜缯埣眲x車,塑化劑風波又點燃公眾的安全焦慮,白酒行業的黃金周期戛然而止。為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白酒行業把目光投向葡萄酒:瀘州老窖收購澳大利亞希拉谷酒莊,景芝、今世緣、豐谷等區域白酒品牌也相繼涉足葡萄酒。
自此,白酒渠道內的紅酒地位驟然拔高。瀘州老窖的經銷商在傳統白酒終端布局希拉谷,洋河的“法國王者臉面”“星得斯”等系列也進入白酒渠道。但除了極個別完成了有效融合之外,,白酒經銷商們普遍反饋紅酒并不好賣,酒商對葡萄酒知識儲備不足、貨源難以匹配消費者口味,導致銷量始終不溫不火。
當時間向后推移至 2020 年前后,“精釀”這一新變量出現。醬酒熱降溫,名酒價格倒掛,經銷商利潤被不斷擠壓。與此同時,精釀啤酒熱潮興起,低度化、多場景的飲用需求在年輕人中迅速放大,對于需要重啟增長并貼近年輕客群的白酒行業而言,精釀啤酒成為新熱點。
茅臺、瀘州老窖、張弓等相繼“染啤”——茅臺斥資重啟啤酒業務,瀘州老窖以百調品牌推出精釀,張弓則直接把冰糖葫蘆、榴蓮口味拉進精釀配方。經銷商端也出現主動跨界,有酒商表示,中高端白酒品類利潤走低,一些精釀啤酒的利潤甚至超過了名優白酒。渠道不再局限于高度白酒,而是借精釀與年輕族群產生新的連接。
圖片來源:瀘州老窖新酒業公眾號
2024 年,澳洲葡萄酒重返中國,“白染紅”熱度再起。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瀘州老窖開始代理奔富新品,經銷商們也在白酒調整期里重新打量葡萄酒機會。安徽華杰酒業、四川極棒酒業等多位白酒經銷商曾向媒體透露,將引入不同價位葡萄酒以豐富矩陣。
白酒經銷商們的考量十分現實:名酒出廠價逐漸上調、終端價格卻長期倒掛,渠道利潤被壓縮,而葡萄酒依舊保持相對可觀的毛利空間。加之消費降級背景下,國外大牌的低價款和入門級國產葡萄酒更易流通,經銷商愿意用葡萄酒生意對沖白酒主業的高庫存、高成本風險。
整體來看,白酒流通渠道正從單一批發走向更多品類、更多消費場景,核心目的是在主業增長遇到瓶頸時構建第二增長曲線,讓渠道更靈活、產品矩陣更豐富。
圖片來源:攝圖網
02
啤酒渠道 mix:謀求高利
與白酒企業“染紅”“染啤”的大張旗鼓相比,啤酒企業切入其他品類賽道的動作顯得克制得多,但目標卻十分明晰,即謀求更高的利潤。一個明顯的對比足以讓啤酒企業勇闖新領地——白酒企業毛利率平均約為60%-80%,而啤酒僅在40%上下。
不過,真正敢把白酒裝進資產表、并持續追加真金白銀的,目前只有華潤一家。華潤最早與白酒發生交集是 2018 年入股汾酒,而后2021年起,華潤以并購和控股的方式先后收編景芝、金種子、金沙,累計投入近 200 億元。
華潤方表示,布局白酒業務的原因,是為了資源共享和提高效率。華潤啤酒現成的1萬多家經銷商、600 多萬終端網點,疊加啤酒與中低端白酒、光瓶酒銷售模式的天然相似基因,可以實現啤白資源共享,大量鋪貨,提高銷售效率。
然而現實卻潑了些冷水。財報顯示,華潤2024年營收386.35億元,同比微跌;凈利47.4億元,同比下滑8%。收編的白酒資產并未立刻帶來加法效應:金種子連續虧損,金沙也未兌現 40% 增速目標。巨額收購款尚在消化、產品與渠道仍在磨合,利潤貢獻暫時不算理想。
圖片來源:華潤啤酒2024年報截圖
華潤之外,敢于“染白”的啤酒企業寥寥可數。燕京啤酒 2023 年在經營范圍內增列了“其他蒸餾酒、威士忌、白酒銷售”,但迄今未見白酒產品落地。
業內人士認為,啤酒渠道之所以看重白酒,表面上是墊高行業利潤,實現淡旺季錯峰銷售、共享終端網點,實質上卻要面對品牌塑造、消費者教育、庫存擠壓等全新挑戰。這些環節與啤酒快周轉、性價比驅動的特征差異明顯,一旦協同不到位,高毛利很容易被慢動銷抵消。
青島啤酒沒有選擇白酒,而是攜手“老鄉”即墨黃酒集團,目的是實現淡旺季互補、深化區域品牌特色;重慶啤酒更跳出了酒類范疇,布局飲料業務,先后推出大理蒼洱汽水、天山鮮果莊園橙味汽水等產品。
不少啤酒集團也曾把目光投向葡萄酒。2025年,青島啤酒集團與青島飲料集團戰略重組,未來可能會布局葡萄酒業務;百威、嘉士伯等國際啤酒巨頭也曾試水紅酒,但始終未形成顯著聲量。
圖片來源: 青島市國資委的公告 截圖
啤酒流通渠道正在向“高毛利、多元矩陣”演進,但并不意味著任何品類皆可無縫移植。
03
紅酒渠道 mix:固穩根基
在中國酒業的版圖里,葡萄酒是最年輕、根基最淺的成員。與白酒那樣的千年釀造傳統、啤酒那樣的國民飲料的體量相比,紅酒注定比其他酒種更敏感——對匯率、對關稅、對物流、對消費者。紅酒商更急于為資金找到更快的循環通道,于是開始嘗試其他品類。
2018 年之后,中國葡萄酒產量、進口量持續下滑,疊加針對澳大利亞的雙反政策,進口葡萄酒商們開始四處謀求新渠道。2020年前后正值醬酒熱,業內人士估算,彼時約有三成進口葡萄酒商已轉身布局醬酒,帝亞吉歐、保樂力加、中糧名莊薈等國內外品牌也先后踏進這條賽道。
以中糧名莊薈為例,其與仁懷醬酒集團推出的仁懷醬香酒1745,僅半年銷售額便過億元。同樣以葡萄酒起家的通葡股份,則干脆把重心搬到了白酒電商平臺九潤源身上——2018 年通葡的葡萄酒業務營收占比不足 6%,九潤源卻貢獻了公司 94% 以上收入。
圖片來源:中糧名莊薈公眾號
但“染白”也并沒有成為紅酒酒商的救命稻草,白酒需要品牌故事和年份概念,動銷遠比進口紅酒更講究體驗式推廣。很多進口商把洋酒思維原樣套用在醬香賽道,結果渠道鋪得開,酒卻賣不出去。一些“染白”的紅酒經銷商陷入了價格倒掛危機,卻沒有白酒酒商那樣應對此類危機的經驗。
整體來看,在酒類流通過去的歷史中,“白染紅、白染啤、啤染白、紅染醬”交錯上演,幾大酒水品類在不同渠道中相互滲透,形成了酒類流通的新軌跡:在消費總量放緩與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下,第二增長曲線、利潤結構與風險對沖成為酒類流通行業向外擴展的核心考量。
圖片來源:攝圖網
廣科戰略首席咨詢師沈萌認為,酒類消費需求呈現出整體收縮下的多元化分散的特征,單一品牌不足以支撐渠道平臺的運營,而渠道平臺為了更好平衡風險也需要擴大品牌覆蓋。未來一段時間整體需求趨勢大概率不會發生結構性翻轉,因此以生存為首要目的的經營策略會是酒類流通渠道最主要的方向。
轉載說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改編,否則依法追究。
酒 訊
ID:jiuxunzlty
專注酒圈大小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