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虎訊APP 作者:雄飛
近期,重慶小雨點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雨點小貸”)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相關管理規定,被處以249.1萬元罰款。時任小雨點小貸風控中心首席風控官曹某和公司運營管理部運營管理總監陳某帆均對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分別被處以14.2萬元罰款,處罰公示期限五年。背靠以李家誠為代表的香港李兆基家族,這是小雨點小貸自成立十年以來首次被罰,而這一金額也刷新了央行對小貸公司開出的罰單金額新高,由此引發了業內極大關注。
被罰后多次回應已完成整改:業務運營保持正常!
虎訊APP注意到,針對此次被罰,小雨點小貸在官網公告回應后,對媒體也進行了多次回應。7月4日,小小點小貸官網公告回應稱:“我司誠懇接受處罰決定,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高度重視并已第一時間完成自查和整改。后續,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切實做到依法合規、審慎經營。同時,公司日常運營和各項業務均保持正常穩定運行”。
7月6日,據北京商報報道,小雨點回應稱,“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對我司2023年1月1日—2024年7月31日期間征信管理事項進行了全量檢查;本次檢查屬于行業常規執法檢查,也是我司自2017年8月接入人行征信以來,第一次接受人民銀行的現場執法檢查。針對檢查發現存在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相關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了處罰”。談及此次罰單是否會影響公司業務,小雨點稱,“公司業務均保持正常、穩定運行,并不受此事件影響”。
7月7日,據國際金融報報道,針對此次罰單,除了上述表述,小雨點方面在回應中還提到:“公司相關問題不涉及違規采集和查詢,主要是因為早期系統偶發性不穩定導致的不良告知短信漏發送等情況。目前已不存在這種情況。”。小雨點方面還表示,關于罰單所涉內容,公司高度重視,目前已完善技術手段,形成多重核驗機制,規避后續再發生此類情況。事實上,公司已于5月完成全部整改。公司業務均保持正常、穩定運行,不受此事件影響。
7月15日,據大眾新聞經濟導報報道,對于該處罰是否影響公司業務開展等,小雨點小貸也強調:“公司業務均保持正常、穩定運行,不受此事件影響。”。另一方面,針對消費者反映的誘導消費等投訴問題。小雨點小貸回復稱:“我司教育培訓貸款產品屬于場景類消費金融的常規產品,業務模式屬于行業通行的典型模式。目前C端消費貸在貸余額占公司整體余額的10%左右。”。小雨點小貸還表示,基于消費貸款產品小額、分散且面向廣泛C端客群的特性,客訴問題一直是困擾行業的痛點和難點。我司將在合作商戶管理的縱深度、對客投訴及輿情管理方面,做出進一步升級和優化,加強合作商戶的合規及消保培訓、升級對客投訴管理以應對市場提出的新挑戰。
此前,對于培訓貸合作方管理問題,小雨點小貸對北京商報回應稱:“公司在產品設計、營銷管理、退費流程設置、合作方管理等方面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基于場景消費金融與商戶之間的依賴特性,公司一貫注重對合作商戶的管理,并從管理制度、協議約束、合作方行為守則等方面,建立了對合作商戶的管理體系,包括線下走訪、合同約束、日常業務監測、消費者投訴處理、貸后回訪等方式開展管理及監督。
以貸后回訪為例,小雨點主要以電話形式安排定期電話回訪,以了解消費者的貸款真實性及有效性,是否存在被誤導、是否存在第三方收費等情況。據透露,該類回訪比例為20%左右。若消費者反饋存在異常,公司會提醒注意相關風險;若涉及合作商戶的,也會聯系合作商戶核實情況,協助消費者進行處理。一旦發現合作方出現主觀性、常規性損害客戶權益的行為,公司會立即停止合作。”
小雨點小貸還透露:“服務小微企業將一直是小雨點著力發展的重點,也希望在這方面打造出獨特的競爭力。”小雨點方面稱,在小微企業信貸服務中,信息獲取是金融機構風控的核心挑戰。目前,小雨點已與多家支付、生活服務、移動通信等行業頭部企業和數據服務商建立數據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小雨點集團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本30000萬美元,旗下主營業務有小雨點小貸與小雨點數科。從產品來看,該公司旗下產品有雨商貸、雨花貸,雨商貸是面向全國“三農”群體、小微企業的互聯網小微信貸產品,年化利率12%起;雨花貸則專注消費貸場景分期。
據虎訊APP了解,這是小雨點小貸成立10年以來首次被重罰。2022年9月26日,該公司旗下APP小雨點商貸曾因“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重慶市通信管理局列入“川渝兩地侵害用戶權益APP名單”,被要求限時完成整改。
虎訊APP注意到,此前,重慶加強對重點金融APP檢測和合規治理,督促金融企業嚴格落實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小雨點小貸”即在檢測名單之列。
今年5月2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在官網刊載的一份答復函中曾提到,市通信管理局深入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委托三方專業機構針對注冊地為重慶市的APP開展檢測,其中金融類APP作為重點檢測領域,檢測對象包含了小雨點小貸、海爾小貸等7家金融機構旗下的APP,對發現的“未明示個人信息處理規則;違規、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深入剖析,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化的深入指導。通過政策解讀、技術幫扶等多種方式,幫助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督促企業及時改正,助力企業做好個人信息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3日,重慶海爾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也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相關管理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罰款48萬元;時任公司數字科技部大數據總監張某被處7.1萬元罰款。
背靠李兆基家族!小雨點貸款官網產品利率仍“模糊”
小雨點背靠以李家誠為代表的香港李兆基家族,李家誠現為小雨點的控股股東。李家誠于1971年出生于香港,是被稱為“香港股神”和“香港地產大亨”的李兆基之子,香港藝人徐子淇之夫。目前,李兆基家族旗下擁有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美麗華酒店企業有限公司、香港小輪(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上市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4月20日,小雨點小貸和華策數科母公司——國盛集團官宣正式完成品牌升級,更名為“小雨點集團”。 小雨點小貸和華策數科同步升級為“小雨點信貸”與“小雨點數科”。工商信息顯示,目前,小雨點小貸注冊資本3億美元,由港資公司數網金融有限公司100%控股,法人兼董事長為謝立斌,經理為孟維歡,李錦南和曹蓓二人均任董事兼副總經理。
據官網介紹,小雨點小貸公司擁有“豪華”的10人高管團隊,履歷光鮮。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數科CEO為謝立斌,集團董事監事為陳建名,集團榮譽副董事長謝如東,集團董事兼信貸CEO孟維歡,集團董事兼首席運營官曹蓓,集團董事兼首席數據官陳志明、首席技術官許慎,信貸首席風控官隋立波,代理集團首席財務官陸珺,總法律顧問李綿南。
背靠香港地產大亨,但小雨點目前貸款體量并不大。小雨點官網披露,累計服務超2000家頭部企業、560萬用戶,合作超120家金融機構,業務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據北京商報報道,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小雨點累計放款金額在480億元左右,其中業務中超80%投放向小微,C端消費貸在貸余額占整體余額10%左右。
在此次被處罰背后,虎訊APP注意到,當前,在小雨點貸款官網,其有關雨商貸和雨花貸產品利率的披露仍存在“模糊”表述,僅稱其貸款年化利率(單利)不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限額。在小雨點官網的小雨點信貸信息披露及風險提示中,有關雨商貸和雨花貸的利率表述為:”貸款年化利率(單利)區間為0%至法律法規規定的限額,包括利息、費用、罰息、違約金在內的綜合實際年化利率(單利)不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限額“。這樣的表述疑似侵犯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
企查查APP顯示,重慶小雨點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目前涉及的裁判文書超過1.8萬件。虎訊APP注意到,在小雨點與貸款用戶有關其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和小額借款合同糾紛的民事一審判決書中,有關其產品的實際利率值得關注,貸款年化利率(單利)的限額是24%還是36%應予以明確,利率模糊之間是否存在著更多的利益空間?
虎訊APP通過公開信息查閱發現,小雨點小貸2024年9月24日的一份小額借款合同糾紛民事一審判決書顯示,該案雙方簽訂的授信協議約定借款年利率為24%,逾期罰息利率為借款利率上浮50%,即年利率36%,原告自愿調整為按年利率24%計付利息,不違反法律規定,法院予以支持。
今年2月6日的一份小額借款合同糾紛民事一審判決書顯示,借款人未按約定還款,屬違約行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對原告某某公司要求借款人償還剩余本金及利息損失的請求,法院予以支持。關于原告主張逾期利息如何保護問題。案涉《雨商貸授信協議》及十份《提款申請書》均約定貸款利息和逾期付款利息的計算方法即按約定利息上浮50%計算,因雙方對案涉八筆借款約定利率為年利率17%,按上浮50%計算逾期利息為年利率為25.5%,超過國家規定的利息、罰息、違約金最高年化率24%,超過部分法院不予保護。
2月21日,一份借款合同糾紛民事一審判決書顯示,雙方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約向被告發放了貸款,但被告未按約如期履行還款付息義務,其行為顯屬違約,依法應按合同約定承擔歸還尚欠的借款本金及支付相應利息,故原告的訴訟請求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依法予以支持。關于利息罰息,原告要求以未歸還借款本金為基數每日按照正常利率水平上浮50%的標準支付,該逾期利息罰息年利率36%已超過法律規定的利息保護的上限,法院依法予以調整為年利率24%,超出部分不予支持。關于原告訴請的律師費等,該費用并非必須支出的費用,故不予支持。
3月17日,一份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民事一審判決書顯示,被告通過百融云創登錄小雨點平臺向原告申請借款,原、被告簽訂的《重慶某某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雨商貸授信協議》及《雨商貸額度通知書》《提款申請書》均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當事人均應按合同約定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息,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原告主張逾期貸款利率按計算利率上浮50%,合同雖有約定,但原、被告執行的利率為年利率24%,該利率為司法保護上限,故原告主張再上浮50%,法院依法不予支持。
4月23日,另一份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民事一審判決書提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第2條規定,金融借款的年利率不應超過24%,其中應包含利息、違約金、復利、以及追究違約責任所產生的維權費用。因原告某公司主張的逾期付款年利率為24%,故對于原告主張的律師費及差旅費6,662元,法院不予支持。
5月16日,一審借款判決書顯示,依據查明的事實,被告在原告處申請借款80000元,僅償還了部分本息后剩余借款本金72347.2元及相應利息未還。原告主張的要年利率33%支付逾期罰息的訴訟請求超出法律保護的利息上限,法院調整為自2022年11月4日起為按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計算逾期利息。
另一方面,地方監管此前也曾對轄內小貸公司與用戶的利率爭議投訴有過明確的處理案例。虎訊APP注意到,2024年7月29日,重慶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局在回復一起消費者針對小貸公司放貸的投訴中提到:“經核實,XX小貸已在借款協議中展示費用收取、明確利息和罰息的收取標準等相關內容,并依據借款協議的約定收取。…… 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貸款人同時主張的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過高,顯著背離實際損失為由,請求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調減的,應予支持…… ”,在我局核查過程中,XX小貸已按要求向您退回部分借款服務費,對實際執行借款利率予以調減。調減后,您涉及XX小貸出資的借款綜合實際年利率未超過有關司法規定。”。根據處理結果,經查,XX小貸已對實際執行借款利率予以調減。我局已告知XX小貸加強用戶溝通工作,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切實維護客戶合法權益。"
通過上述信息綜合來看,重慶小貸公司的本金、利息及罰息,最高年化率不應超過24%,超過部分,在借款合同糾紛的審理中,很難獲得法院和地方監管的支持。據黑貓平臺信息顯示,小雨點的累計投訴量為2200條,近30天為23條。其中,亦有用戶對其“利率較高”的投訴。
小貸公司在產品利率的對外展示中,更應明確出利率上限,以明確保護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根據去年末最新實施的《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對小額貸款公司信息披露、風險提示、營銷宣傳、客戶信息采集使用等作出規范。小額貸款公司應當按照法律法規、有關監管要求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等合法權益。其中,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其經營場所、宣傳資料、網站、移動應用程序(APP)、小程序等開展營銷獲客、發布貸款產品或者發放貸款的,應當全面公示多類信息,并以簡明易懂的語言充分揭示風險。其中就包括:對公司提供的相關產品進行詳細描述,包括服務內容、貸款年化利率、收費項目及標準、計息和還本付息方式、逾期貸款處理方式等;對公司提供的貸款產品進行風險提示,包括借款人未按合同約定提供真實完整信息、使用貸款、償還貸款等行為將被追究違約責任等。
2024年5月6日發布的《重慶市小額貸款公司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指引》提到,小額貸款公司應依法對外進行營銷宣傳,并依法向消費者提供拒絕繼續接受營銷信息的方式供其選擇。不得過度營銷,不得以任何方式隱瞞風險、混淆利率,不得以虛假、欺詐、隱瞞或引人誤解的方式進行宣傳。以上營銷宣傳活動包括以營銷為目的,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宣傳工具就產品或服務進行的直接或者間接的宣傳推廣等。小額貸款公司應嚴格執行關于信息披露的監管規定,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時、真實、準確、全面地向消費者披露可能影響其決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風險。對于放款主體、貸款額度、貸款年化利率、期限、還款方式、風險提示、違約責任及糾紛解決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重要信息,嚴格依法以適當方式供消費者確認其已閱知完整信息。
2021年3月31日,央行曾公告,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虎訊APP此前曾指出,用戶貸款后發現利率過高,這一現象背后可能涉及多個層面的問題。在用戶自身層面,貸款前缺乏了解、風險意識淡薄和選擇貸款產品盲目是主因。但在貸款機構層面,信息披露不充分、定價策略不合理等問題也可能是造成用戶投訴的主要原因。明確展示年化利率上限,對于消費者來說意味著可以知道最多要還多少錢,也是體現行業競爭力的標準之一。若實際利率(如綜合年化利率APR/IRR)上限被模糊化,消費者可能誤以為貸款成本較低,導致選擇不適合自身經濟狀況的產品。
對小貸公司而言,因信用信息違規被處罰,暴露出其在數據合規、風控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風險,也可能暴露出 “重業務擴張、輕合規管理” 的普遍問題。金融監管環境仍處于高壓態勢,同時也對小貸企業的經營行為、風險管理等做了更好的規范和強化,小貸企業的合規經營已迫在眉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