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鍋了!
48小時停牌背后的控制權風暴
7月10日晚間,良品鋪子一則停牌公告攪動資本市場。
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通知,其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鑒于該事項正在洽談中,尚存在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證券代碼:603719,證券簡稱:良品鋪子)自2025年7月11日上午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個交易日。
7月14日,良品鋪子再次發布公告表示繼續停牌,公告稱,預計無法在7月15日開市起復牌,申請繼續停牌不超過3個交易日。
耐人尋味的是,7月9日,公司股價已離奇漲停,收報13.71元/股(市值54.98億元),上交所隨即發出監管工作函,直指重大事項披露前的異常波動。
這場突如其來的停牌,暴露了這家“高端零食第一股”背后的資本暗涌。
作為持股35.23%的控股股東,寧波漢意的股權結構直指核心,創始人楊紅春持股60.03%、楊銀芬持股22.73%。此次控制權變更籌劃,距2023年11月楊銀芬啟動“史上最大降價”(300款產品最高降45%)僅18個月,距2024年5月首次減持計劃(僅完成0.15%)剛滿14個月,顯然是創始團隊在業績泥潭中的無奈之舉。
業績崩塌
從巔峰到虧損的三級跳
2020年上市即巔峰的良品鋪子,正經歷“上市即變臉”的殘酷現實:
2023年凈利潤暴跌46.26%
2024年首現年度虧損4610萬元
2025年上半年預虧7500萬-1.05億元(扣非凈虧1億-1.3億元)
毛利率從2019年的31.87%跌至2025年一季度的24.64%,門店數量從3293家銳減至2581家,線上收入較2021年峰值直接腰斬。曾經的“高端零食神話”,正在加速褪色。
面對量販零食的渠道革命,2023年啟動的“降價不降質”策略徹底失靈,500余款產品降價雖短期提振銷量,卻直接壓垮毛利率。疊加線上流量成本飆升、2025年上半年政府補助同比少收3000萬元,虧損雪球越滾越大。
更致命的是代工模式埋下的隱患,2024年“藕粉摻木薯淀粉”等質量爭議被調查,持續消耗品牌溢價,最終陷入“高端失守、大眾難敵”的尷尬境地。
三年五換帥
管理層的“權力接力賽”
2022年至今,良品鋪子的管理層變動堪稱魔幻,平均每7個月換一次帥的頻率,暴露了創始團隊在“高端化”與“性價比”戰略間的嚴重分歧。
2022年9月:楊紅春重掌總經理
2023年11月:楊紅春卸任董事長,楊銀芬接棒
2025年3月:楊銀芬辭職,程虹出任董事長
2025年4月:楊紅春再度兼任總經理
政策連貫性蕩然無存,2024年力推的“品質食品”戰略(建立14個原料基地、啟動“尋味中國”計劃)剛起步就因控制權變更停滯。
內部信心危機愈演愈烈,員工持股計劃被迫提前終止,核心團隊集體減持股份比例高達6%。
資本市場作出負面反饋,公司市值從300億元歷史高點急劇下跌,累計蒸發超240億元。
誰來接盤?
兩大資本勢力的暗戰
目前,市場上的潛在接盤方主要分為兩類:
其一為量販零食巨頭,如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等行業領軍者。它們憑借萬店規模優勢與極致性價比模式,若成功接盤,或將推動良品鋪子戰略轉型,從“高端直營”模式轉向“下沉加盟”路線;
其二是產業資本,這類投資者更看重良品鋪子深厚的品牌積淀與全渠道網絡布局。數據顯示,2024年其團購業務實現18.66%的逆勢增長。產業資本接盤后,或通過深度供應鏈整合,助力品牌重塑高端定位。
無論哪類資本入局,都意味著良品鋪子將徹底告別“創始人時代”。
從業績崩塌到控制權變更,良品鋪子的困境是整個傳統高端零食行業的縮影。在量販零食萬店擴張、消費分層加劇的當下,舊有商業模式正遭遇系統性沖擊。
這場停牌談判背后,不僅是創始團隊對過往戰略的止損,更是資本市場對零食行業價值的重新定義。中國休閑零食的洗牌大幕,已悄然拉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