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6日,來自嘉定安亭的吳曉彥站在慕士塔格峰7546米的峰頂時,寒風正卷著細碎的雪沫掠過臉頰。她下意識地轉了一圈,腳下是層巒疊嶂的雪山群,初升的太陽把雪頂染成金白色,像一場“白金盛宴”,“那一刻我心里就四個字,豁然開朗。”
她記得很清楚,耳邊的風聲幾乎要吞噬一切聲響,可腦海里卻異常清晰,“以前語文書里寫的‘雪山巍峨’,突然就都變成了眼前的實景。”拍攝登頂證明照時,她看著鏡頭里裹著厚重登山服的自己,突然覺得,一切都值了。
冰裂縫上的心跳:
化冰期里的生死考驗
慕士塔格峰地處新疆帕米爾高原,高7546米,峰頂缺氧、氣候惡劣,登山人員還要面對復雜冰裂縫地形。 從去年 十二月份起, 吳曉彥 開始關注穆斯塔格峰的相關信息并開始登山訓練, 今年3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登山協會 發布慕士塔格峰登頂報名信息,再次點燃了她的登山夢。此前,她所登頂的最高山峰為青海玉珠峰,高度為6178米, 慕士塔格峰 成為她的下一個攀登目標。
這次沖頂選在化冰期之前,本是按計劃避開風險的時段,卻意外撞上了冰裂縫的活躍期。“聽說有其他隊伍的隊員掉進冰裂縫時,心里咯噔一下。” 吳曉彥坦言,雪山攀登里天氣永遠是第一位的,可今年的冰裂縫比往年更 “調皮”,有兩處必經之地,僅靠幾十公分寬的雪橋連接,橋的兩邊就是深不見底的冰川裂縫,“像大地張開的嘴”。
第一次拉練時,5900米處的冰裂縫還有雪橇能過人,每次僅限一人通過。可下山后沒多久,就傳來雪橋融化的消息。“新疆登協的修路隊趕在我們前面,用金屬梯子和木板捆了座臨時橋。” 站在橋邊時,吳曉彥盯著腳下晃晃悠悠的木板,突然想起電視里看過的冰川紀錄片,“原來現實里的冰裂縫這么近”。
她穿著帶冰爪的踏雪板,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雪橋太窄,雙腳平行放剛好能蓋住橋面,走在中間時,木板突然往下沉了沉,還伴隨著 “咯吱” 的聲響。“當時背上的裝備像塊石頭壓著,手心全是汗。” 她看見前面的隊友突然蹲在橋中間,肩膀微微發抖,“后來才知道,他低頭時看見冰縫里的藍色冰川,腿一下子軟了”。
最終,先過橋的向導在對面拉緊安全繩,她扶著繩子一點點挪,“每一步都數著數,心里默念‘慢一點,再穩一點’。”踏上對岸雪坡的瞬間,她腿一軟坐了下來,才發現雪粒已經鉆進了手套,手凍得發麻。“那幾十米的橋,走了像有一輩子那么長。” 可回頭看時,她又覺得慶幸,橋的另一頭,其他隊的向導正伸手幫最后一名隊員平衡身體,“雪山里的人,都是隊友”。
七個月的磨礪:
爬樓機到7000米的困意
吳曉彥是深圳顥首醫療聯合創始人,從事醫療服務行業,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非常清楚。為了這一天,吳曉彥提前七個月就開始“自虐”。最磨人的是負重爬樓梯,她在家附近的健身房找了臺爬樓機,背包里塞著二十幾斤的啞鈴片,一爬就是一小時。她住的地方海拔只有2到4米,而慕士塔格峰是7546米,“身體就像塊海綿,得慢慢適應海拔的‘重量’”。
團隊的“一拉、二拉”冰川拉練,成了她和身體較勁的戰場。一拉時,她背著踏雪板往雪線運物資,雪沒到膝蓋,每走一步都要把腿從雪里拔出來;二拉時在C1、C2營地各住一晚,把高山靴、高山睡袋、連體絨服這些物資都送了上去。拉練的意義在6900米的營地顯現出來,她的血氧飽和度只有70左右,而隔壁隊的一名隊員,登頂后連下山的力氣都沒有,最后被人用防潮墊裹著,捆著腳拖下去,下山檢查后已經是肺水腫。“登頂只是一半,能平安回家才是終點。”她記得向導反復說這句話時,眼神里的嚴肅。
最險的是7000米處的困意,那時吳曉彥眼皮已經重得抬不起來,她拄著登山杖,感覺腳下的雪坡在晃,“向導在旁邊喊著不能睡!’”她后來才知道,當時自己的哈欠打得此起彼伏。“那會兒我心里想著我為什么要沒苦硬吃。”她掐了把自己的臉,跟著向導的腳印一步步挪,“每一步都在和缺氧的身體打架”。
幸運藏在準備里:
背包里的雞湯與大本營的等待
團隊里藏著不少溫暖的細節。在6200米的營地,向導突然從背包里掏出一口鍋,原來是一鍋雞湯。那鍋湯連鍋帶肉得有十幾斤,“不知道他們是怎么背著爬上來的”,她喝著熱湯,看著隊友們凍得通紅的鼻尖,突然覺得“再難的路,一起走就不苦了”。
還有那個在6200米下撤的隊友。他是第二次來慕峰,去年在5600米因高反放棄,今年咬著牙爬到6200米,最終還是聽了向導的勸。“我們登頂下山時,遠遠看見他在大本營揮手。”吳曉彥說,那一刻她突然明白,攀登不是非要站到頂峰,“他的堅持,和我站在這里一樣了不起”。
山上的信號時有時沒有,在6600米左右的一個雪坡上休息時,突然她的手機收到一條信息,來自她的嬢嬢。嬢嬢在微信里說:“燕子,這么冷的天,我看著你心疼,早一點回來。”那一刻,來自親人的溫暖驅散了雪山的寒冷。
站在峰頂,吳曉彥舉著的橫幅上寫著的“安亭塔廟村”幾個字被風吹得獵獵作響。她是土生土長的嘉定安亭人,見證了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在她看來,嘉定人骨子里就有股攀登勁。
如今,吳曉彥心里已經有了新的念想。“慕峰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也是珠峰的入場券。”她告訴小嘉:“如果有機會,我想把‘嘉定安亭’和‘塔廟村’的名字,帶到8848米的珠峰去。不是為了證明什么,而是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家鄉人骨子里有那股勁。”
從7546米到8848米,路還很長,但她的腳印已經印在了雪山上,等著她爬上更高的高度。
通訊員:劉一劍、魏明愷
編輯:褚嘉蓉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